春种结束后,咸阳城外的官道上,一支庞大的队伍缓缓启程。
李骁率领第一镇大军,以及五万库里军战俘,踏上了返回北疆龙城的归途。
此次东征,前后历时将近三年,却是北疆崛起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三年。
这三年里,李骁率领北疆军走出西域,一步步将疆域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
荡平漠北,草原各部臣服,将北疆疆域向北延伸至贝加尔湖以北,几乎重现了当年突厥汗国的广袤版图。
南下河套,覆灭了夏国,拿下了肥沃的河套平原与战略要地灵州,还接收了夏国数十万百姓与大量物资。
北疆的人口与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真正成为能与金、宋抗衡的强大势力。
覆灭夏国后,北疆军继续南下,剑指关中。
不仅收复了渭北大片土地,还将金军逼退至渭河南岸,牢牢掌控了关中最富庶的地区。
此役过后,金国元气大伤,为北疆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时间。
李骁骑在马背上,目光扫过身旁的士兵与身后的战俘,心中满是感慨。
三年东征,他不仅拓展了北疆的疆域,更凝聚了人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政体系。
如今,大军返回龙城,他将有更多精力去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去发展生产,去培养人才,为北疆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队伍继续行进,官道两旁的景色渐渐从关中的平原变为陇右的山地,再到河西走廊的戈壁。
抵达西州后,北上穿越大漠,才能抵达金州。
全程六千多里,一路上走走停停,耗费了将近四个月时间才抵达了金州。
队伍行进缓慢,一方面是因携带了大量物资与战俘,另一方面是李骁沿途需视察各州治理情况。
每到一处,他都会召见当地官员,询问编民、分田、粮食储备等事务,确保北疆各地的统治根基稳固。
与此同时,龙城,王府内已是一片忙碌。
一名丫鬟匆匆走进内院,对着正照看双胞胎儿女的萧燕燕躬身禀报:“王后,前线传来消息,大王率领的大军已离开大漠,不出十日便能抵达龙城。”
萧燕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喜,连忙放下手中的襁褓,吩咐道:“快传令下去,龙城上下做好迎接准备。”
“咱们大秦的将士,要回家了。”
“是!”丫鬟领命退下。
萧燕燕转头看向一旁的仆妇,问道:“对了,金刀呢?”
“方才还见他在院子里玩,这会儿怎么不见了?”
另一名仆妇笑着回道:“回王妃,小王爷在前院跟护卫们玩骑大马呢,说是要学大王征战沙场。”
萧燕燕闻言笑了:“男孩子,从小便喜欢打打杀杀的。”
话音刚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便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正是李骁与萧燕燕的长子金刀。
他今年五岁,因王府物资充足、营养良好,长得壮实得像头小牛犊子。
身上还沾着不少泥土,手里攥着一根木枪,一进门便抱起桌上的茶壶猛灌了几口。
喘着粗气道:“娘!我会骑大马了,刘叔说,我骑得比上次稳多了。”
萧燕燕故作嗔怪地,上前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泥土:“你这孩子,又疯玩得一身泥。”
她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明年你就六岁了,该去学堂了。”
萧燕燕口中的“学堂”,便是北疆早已建立的金州武备学堂。
这所学堂面向全北疆的孩子,不分出身贵贱,最小的六岁便可进入小学堂学习。
此外,还有一项特殊规定:若孩子的父亲为北疆战死、母亲也因故离世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扶养,学堂会将孩子从小收养,对其进行军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