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晋庭汉裔 > 第七十七章 西来援军(第1页)

第七十七章 西来援军(第1页)

在做好了继续东进的决定后,禁军并不能立刻发起进攻。无论任何会战,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将领与士卒而言,这都是一种对体力与精神的巨大摧残,必须要花费一段时日进行休整,方才能重新再战。邙山大战这种数十万人规模的大会战,更是尤其如此。

接下来的几日里,朝廷一直在忙着处理大战的后续事宜:

他们先是将军中要紧的伤病员筛选出来,令偃师的民夫将其送回洛阳;同时派人打扫战场,一面整理缴获的甲胄弓弩,一面并给在邙山上死难的双方将士挖坑下葬;各部俘获的四万俘虏,在登记造册后,愿意留下来参军的补充进军队;想回河北的,先给他们在胳膊刺青,发放五日干粮,让他们自河桥回乡,若下次再在战场上遇到,看见胳膊上有刺字的,便定斩不饶……

当然,全军上下最关心的,还是对于此战的论功。

按照惯例,在战事彻底告一段落之前,对于爵位封邑之类的赏赐,是暂时不会进行的。但赏赐可以不发,功劳却不能不论。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顺利地活过下一次的大战,若是不能事先公平地分清各部将士的功劳,尤其是士卒们应得的赏赐,那士兵们自然会产生疑虑,下一次再上战场,也就不愿意再死力卖命了。

因此,司马乂将此事交给刘羡,让他来负责核验各部的功劳。

这一战中,最为出众的自然是刘羡亲率的松滋营,在战场上可谓所向披靡,北军各部无一合之敌。按理来说,首功应推刘羡,但刘羡却谦让说:“这都是麾下将士效死,与我无关。”于是只算松滋营将士功劳,将自己摘开。

然后是祖逖所部与苟晞所部,两部作为先锋,风险最高,斩级最多,也有大功。除去金银之类的赏赐外,刘羡建议司马乂,升任祖逖为辅国将军,苟晞为龙骧将军,都得到了允许。

再就是其余各部的赏赐,依次为嵇绍所部、刘暾所部、刘琨所部、宋洪所部、桓彝所部等等。

这些战功中,最令刘羡诧异的,还是嵇绍所立的功劳。嵇绍平日为人和蔼,谈吐风趣,若论名士风范,他为第二,无人敢居第一。却未料到,上了战场后,他还能如此沉稳,任战场上箭雨如蝗,嵇绍岿然不动,身不跨马,射不穿札,指挥调动,就好像闲庭散步,士卒们因此大受鼓舞,即使遭受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围攻,也毫不退却。

刘羡因此将嵇绍的功劳列做第三,上禀司马乂,将其升迁为征虏将军。

除此之外,还有刘琨的侄子刘演。刘演今年不过十八岁,却在战场上立下了夺旗之功,竟然孤身夺走了牵秀所有的冠军旗帜,令刘羡刮目相看。他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便将其表为牙门将,专门统领一部精锐。

总体来说,刘羡的这次论功还是公道的,将士们都没什么怨言。但当一切都忙完后,距离邙山大战已经过了七八日,陆机已经成功赚出范阳王,司马虓率七万大军北上,立营于荥阳城南,与汴水北岸的陆机互成掎角之势。

消息传来后,全军皆惊。他们本想趁着北军没有恢复元气,一举将其击破,然后乘胜攻入河北,可随着东军加入战场后,战场的形势便截然不同了,原定的策略还能成功吗?

司马乂召集百官公卿,再次议论此事,司马越说:“原本是想着追杀中了箭的老虎,结果南面又来了一头豹子,这恐怕不是我们能取胜的,还是见好就收,想办法传信邺城,与成都王约和吧。”

这一次,主和派的气焰彻底压倒了主战派。毕竟邙山大战的损失确实不小,在现在的情况下再来一次,敌军恐怕不会再给正面会战的机会,想要硬攻营垒取胜,伤亡就更大了。如果去打大败了的北军,获胜确实有一定机会,但有了东军为援后,那就全然是另一回事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有了范阳王的援军,陆机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此时也不是想主和就能主和的,司马乂最终没有做出定论,而是说:“先联系刘仲彦(刘乔),弄清楚其中的原委,再做决策吧。”

刘羡私下里与幕僚议论此事,却认为此事不足为惧,诸葛延蛮不在乎地道:“人多有什么用?两边都是不敢拼命的人,还分开立营,不能配合,说是什么虎豹,实际上,不过搂草打兔子,先打其中一个,另一个敢来救吗?”

李盛也同意这个看法,他道:“军合力不齐,踌蹰而雁行,当年袁绍曹操率关东联军围攻董卓,就是这样失败。我军想胜不难,只要打痛东军,他们自然就会知难而退了。”

但他同时点出关键道:“但眼下的问题是,我军兵力确实有所不足,要想将两军击败,这绰绰有余。但想要乘胜追击,杀入河北,就有些力不能及了。”

这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每一次作战,都会导致洛阳禁军的兵力损耗。而禁军的补充和恢复,却并非一件易事。禁军士卒都是京畿良家子,接受着天下最严苛的训练,装备天下最精锐的甲仗,方才有天下无双的战力,不是随便征来的民夫能够比拟的。

眼下禁军的人力捉襟见肘,若破营时损耗过大,费时过多,到最后无力渡河逐北,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刘羡必须要拿出一个速战速决,又不至于太损耗兵力的作战方案。如若不然,还不如固守成皋,坐等敌方内讧,反过来先去应对弘农的张方大军为好。

好在人生不总是糟糕的坏事,再倒霉的人,只要活得久,偶尔也会收到一些好消息。

在东军北上荥阳的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己亥,留在洛阳负责后勤的陆云传来一则讯息:自河内郡来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军,他们打着征西军司的白虎幡旗,却自称是勤王义军。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不是他人,正是当年参与平定齐万年之乱的关西宿将,西平太守索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