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这里,1号游客还举了几个他能够听懂的例子。
古早地球时代,中式恐怖中经常出现的元素:纸人。
这本是传统丧葬、祭祀仪式中的常见物品,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却承载着沟通阴阳的功能,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敬意的载体。
当纸人从僵硬的祭品变成眼神灵动,关节扭曲的活物。
带来的恐怖不是纸人会动那么简单。
而是阴阳秩序被打破带来的深层不安。
在古早时代的中式传统文化中,祭祀用品的表现一旦越界,就意味着对生死规则的亵渎,这种恐惧远比“鬼”的形象更令人毛骨悚然。
但这种从传统习俗中孕育的恐怖,放在没有相同文化概念的地区,就会变得毫无杀伤力。
例如,将这种恐怖放在没有相同文化基础的非洲原始部落里。
纸人成精的概念,远不如他们身边真实存在的野兽,更凶猛可怕。
其他还有“喜丧颠倒”带来的恐怖表现。
中式婚丧有严苛的礼仪规矩,红喜白丧泾渭分明,一旦颠倒就成了最恐怖的禁忌。
古早地球时代就有不少用“冥婚”等概念拍摄恐怖题材电影的传统。
电影场景里,本该张灯结彩的喜堂,红烛燃着绿焰,新娘凤冠霞帔下是青紫尸斑,拜堂时宾客都是纸人,本该说“早生贵子”的司仪却念着:入土为安。
这种异化的恐惧,最能深入人心。
类似的案例还有:裂口女传说、拉拉奎那、那伽复仇,等脱胎于文化的内容,所带来的极度恐惧。
这些例子的共通点在于,都将一个群体习以为常的信仰、习俗、情感符号,等内容进行了异化。
让神圣变成邪恶,让日常变成诡异,让敬畏变成恐惧……用小世界生灵的文化作原料,才能熬出最醇厚的恐惧。
这种“熟悉事物异常化”,正是刺穿心灵防线最锋利的恐惧之刃。
1号游客的深入讲解,让魏山的眼神亮了起来。
感觉像是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关于文化根基与恐惧逻辑的剖析,像一柄精准手术刀,剖开了他此前模糊的梦魇场景构想,让如何高效收割惊吓值的思路变得清晰无比。
结束交流,魏山向1号游客诚心道谢,随后扭头看向悬浮在身旁的指引水球:
“指引哥,我有一个问题请教。”
【放!】
“我想了解诞生虚拟符文军团的小世界,相关资料信息……。”
……
三天后。
正在图书馆查阅最新更新资料的魏山,收到了金币商会“空间研发团”负责人发来的私聊信息。
表示空间传送阵已经打造完成,随时可以启动前往:陨星世界。
但这是一张单程票,传送结束后撕裂的通道就会关闭,但可以保留“阵基”下次继续使用。
对此,魏山完全能够理解。
传送阵持续开启状态下,需要不断吞噬能源,虚空也会对阵基造成持续磨损。
稳定开启状态,等同于是游戏里的点卡模式,持续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