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儿虽然没有哥哥三福儿的武功,也没有和珅的智慧,但投资眼光是绝对的。
用二百万两换一个能上位封疆大吏的人物对他死心塌地,效果堪比当年吕不韦投资秦始皇他爸爸了。
中堂大人的指示精神很快便六百里加急到了江宁通州钱店刘掌柜案桌上。
通州钱店是福长安个人开办的私人银行,除京师总号外只在盛京、江宁、杭州、广州开有分行,规模虽说不能与和珅主持的内务府银行媲美,于大清金融界也是排名前几的金融巨鳄了。
父子连心这话说的那是一点不假,钱生钱算是被老太爷父子二人玩的明明白白。
江宁分行是四年前开办的,目前主营业务是官员和商业放贷,主事的刘掌柜是内务府包衣出身,接到自家主子指示时,其正在账房同一帮“会计”对账。
接过外面盖有主子“长春居士”私印的信笺后,刘掌柜便赶紧拆开来看,信中内容十分简短却足够骇人,竟是要江宁分行照市面规矩立契借予安徽藩司赵有禄200万两白银,不砍头息,也不折色,即刻办理,不得有误。
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刘掌柜终是确认主子的确是要他这边筹借二百万两给安徽那位藩台大人,除利息按市价约定外,其余均给予“优惠”。
坐在那打算盘的刘会计也看到了掌柜手中的信件内容,当时就失声道:“二百万两?怎么会借这么多!”
其他几个会计听了刘会计所说,也纷纷放下手头事务围了过来,一个个均是被这笔高达二百万两的巨额借贷惊住。
前朝不清楚,反正打大清开国到现在也没有如此数目的借贷,当年圣祖爷平三藩跟民间商人借银最多的一笔也不过几十万两。
何况,这还是私人借贷。
简直是闻所未闻,传出去恐怕整个大清金融界都要为之惊掉下巴。
有会计当场提出疑问:“掌柜的,一次借出二百万两,咱们账上能动用的现银根本不够啊!”
刘会计则提醒道:“掌柜的,一旦这笔巨款出了任何差池,不仅咱们钱店周转不灵,恐怕还会牵连中堂大人在江南的其它生意。”
刘掌柜当然知道这笔借贷风险太大,别说这二百万两了,就是先前那位赵大人提出的一百万两贷款他都觉得有点吓死人,这才派人六百里加急向主子请示。
原以为主子最多再给这位赵大人贷十万两,哪曾想主子大手一挥竟要借出二百万两,还给了那么大的优惠,可以说事情完全出乎刘掌柜的想象了。
作为“打工人”,刘掌柜肯定要无条件执行“老板”的吩咐,也不敢问主子为何要借这么多,问题是钱店这边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银,得和同行拆借才行,而且风险真的太大。
安徽可不是江苏,那位赵大人再怎么圣眷正隆,风头正劲,一年怕也还不上三十万两利息。
思来想去,刘掌柜出于工作职责想再写封信给主子陈说利害,请主子务必三思,哪怕借一百万两也行。
但笔尖落在信纸上却迟迟落不下去。
原因是刘掌柜太了解自家主子了,主子敢借出这么大笔银子背后必定有他无法知道的用意,若贸然劝说有可能反遭来主子斥责。
江宁钱店这大掌柜的干活,不知有多少人盯着呢!
正为难时,钱店总账会计老孙头来了,这人是江宁本地人,有个妹夫在江宁知府衙门当差。
老孙头一进屋就发现掌柜脸色难看,其他几个同事也都面色凝重,赶紧上前低声问道:“掌柜的,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