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水治理现场,集团研发的"
纳米吸藻机器人"
首次亮相——这些形似银色鱼群的设备,通过纳米吸附材料快速清除蓝藻,同时将藻类转化为生物燃料。
当智能手环实时推送的治理数据显示,太湖局部水域透明度提升50%时,围观的市民爆发出热烈掌声。
植树造林活动被赋予科技色彩。
李氏集团开发的"
智慧树苗"
系统,为每棵树苗植入微型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数据。
志愿者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自己种植树苗的生长状态,还能参与线上养护任务。
更具创意的是,集团与新媒体部门合作,在星芒短视频平台发起#我为地球充点绿#话题,用户发布环保短视频,平台将以其名义在荒漠地区种植真实树木。
当某网红的减塑生活视频播放量破亿,对应的10万棵梭梭树在阿拉善扎根时,环保行动演变成全民狂欢。
在电子垃圾处理领域,李氏集团展现出行业担当。
他们将智能制造的精密拆解技术应用于回收,开发出能自动分离电路板中贵金属的AI分拣机器人;联合科研机构,将废弃塑料转化为高性能建筑材料。
更令人瞩目的是,集团推出"
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区块链计划"
,用户的旧设备回收信息全程上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同时获得环保积分,可兑换集团旗下的绿色产品。
面对公众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的现状,李阳再次跨界整合资源。
他联动在线教育平台,开发"
环保元宇宙课堂"
,用户通过VR设备即可体验被污染的地球与生态修复后的对比场景;与家居部门合作,推出"
碳足迹智能管家"
,实时监测家庭能耗,给出个性化减排方案。
当某社区通过使用该系统,月均碳排放下降35%时,这种"
科技+生活"
的环保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
2039年世界环境日,李氏集团交出亮眼答卷:内部实现碳排放量下降62%,外部完成植树100万棵,参与环保公益的志愿者超过50万人次。
在成果发布会上,李阳没有展示华丽的数据报表,而是播放了一段特殊视频:曾经浑浊的河道重现清澈,孩子们在新植的树林中欢笑,智能设备实时记录着生态环境的改善。
"
环保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
李阳的声音在会场回荡,全息投影中,环保行动的数据点汇聚成绿色的星河,与集团在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等领域的成果交相辉映。
散会后,他站在改造后的智能工厂顶楼,看着远处重新变蓝的天空和厂区内嬉戏的白鹭。
那些闪烁的环保监测设备指示灯,恰似守护地球的眼睛,而李氏集团,正用科技与责任,为生态家园筑起坚固的防线。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aiquwx)1949璃院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