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啊,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被老板炒了鱿鱼,他对人说:我把老板炒了。
倘若你的心境因凡尘变得支离破碎,请别消极,请尝试站在新的角度,以一颗积极健全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轻松、愉悦地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遇事不钻牛角尖,生活需要我们的变通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这么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犯一些诸如只知拉门进屋,不知推门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遇事爱钻牛角尖,不会变通。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我们却不知变通,还在固执一端,钻牛角尖,认死理,结果却闹出笑话来。
《吕氏春秋》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搭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的剑掉进了河里。同船的人都劝他下水去捞,但他却不慌不忙,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剑落水的船边刻个记号,有人问:“做什么用啊?”他回答说:“我的剑就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我作个记号,等会儿船靠岸时,我就从这个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时,他就这样去找剑,结果自然没有找到。
刻舟求剑,是一种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像那把剑,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有时候我们也会刻舟求剑。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学会变通,许多事情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都能变坏事为好事。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他便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好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他发大财而回。
第一个人不懂变通,一味钻牛角尖,总以为牛不喝水,便不能强按头。第二个人则不然,他会变通一下,给牛点盐吃,不也就能让它喝水了嘛!
关于皮鞋的由来,据说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早期没有鞋子穿,人们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硌脚的痛苦。某一个国家,有一个太监把国王的所有房间全铺上了牛皮,当国王踏在牛皮上时,感觉双脚非常舒服。
于是,国王下令全国各地的马路上,都必须铺上牛皮,好让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舒服。有一个大臣建议: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国王的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就可以了。于是无论国王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
故事中的大臣是聪明的,他的变通,使舒服与节约两全其美。假如,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学会变通,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骤,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通是才能中的才能,智慧中的智慧。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变通,学会在山穷水尽的时候,转换一下心情,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变通能让我们少一些郁闷,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幸福。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山不过来我过去,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位大师带领几位徒弟参禅司道。徒弟说:“师父,我们听说您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师父说:“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山大法吧,我把对面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师父开始打坐,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父,山怎么不过来呢?”师父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们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到对面的山上。……
愚公移山是一种精神,移山之术是一种误导。
愚公移山精神长存,移山之术昙花一现。
世上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只有一种精神:坚定不移。只有一种方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象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者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只有改变自己。
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说明自己还存在缺陷;如果别人不认同自己,说明自己还没有做好;如果别人不能接纳自己,说明自己还不够成熟。
如果我们还没有成功,说明我们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
若要改变事物,首先要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说,如果山不过来,还是让我们过去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对待他人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那对待自己呢?先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小高有一次在外头玩得太晚,只好走夜路回家,途中经过一片荒地,路上一片漆黑。
小高一边走一边咒骂,懊悔自己早先遗落了打火机,害得现在连一个照明的工具都没有。
正在怨天尤人的同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点亮光,逐渐向自己靠近,于是小高加快脚步,朝灯光走过去。
等到走进灯光里的时候,小高才发现那个拿着手电筒走路的人,竟然是个双目失明、戴着墨镜的盲人。
小高感到十分诧异,于是开口问那名盲人:“你又看不见,手电筒对你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为什么你还要带着手电筒呢?”
盲人听了小高的话后,缓缓地叹了一口气说:“你有所不知,这条路实在太黑了,别人常常看不到我,匆匆忙忙走过去,一不小心就把我给撞倒了,所以我只好拿着手电筒走路。虽然我看不到别人,但是别人可以看到我,就不会再把我撞倒了。”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当问题发生时,人们往往归咎于环境,事实上,一个人应该努力适应四周的环境,如果无法适应,便要自己去创造环境。”
在这个故事中,聪明的盲人懂得变通,制造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可以说利人又利己。
做人就应该和这位盲人一样,懂得适时地转弯,反向思考。为自己的困顿找出路,困难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换个角度,你便可以看得更清楚。
切记,最高明的移山术,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人生到处充满着意外和变化,只知道沿袭过去或安于现在的人,最后必然失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