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高犯罪率社区的精神健康问题,试点推行心理诊疗服务站。。。。。。"
"采用先进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对居民情绪压力值进行实时监测。。。。。。"
但翻到附录的技术参数部分,措辞骤然改变——
"杀意粒子收集中枢植入方案"
"终端可长期驻留大脑边缘系统,实现24小时杀意波动采集"
"首批试点范围:黑鸢尾区、长桥镇、旧港。。。"
最下方标注着一行小字:
"诺瓦生物科技·机密文件"
于白的指尖悬在触控板上,一瞬间思绪飞转。
——他从来没见过这份文件。
——它不该出现在他的电脑里。
——但更可怕的是。。。它看起来像是"故意被发现"的。
因为。。。如果某个势力真的想隐藏这个计划,他们根本不会把资料留在这里。
除非。。。
除非他们想让他看见。
而且,这份文件显示的最后修改日期。。。
正是他被捕前一天。
于白的瞳孔微缩,手指不自觉地收紧,光标向下滑动的时候他甚至因为大脑信息过载而手指微微颤抖。
这份法案表面上是善意的心理健康服务,实则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这不是治疗,而是监控。
所谓"纳米生物传感器",实则是植入大脑的微型装置,能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神经系统上,不仅监测"杀意波动",甚至能记录思维模式、情绪反应、潜意识倾向。。。。。。
而这套系统一旦铺开,诺瓦集团就能掌握整座城市每一个人的——
何时愤怒。
何时压抑。何时动了杀机。
这份文件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监控社会:
"心理诊疗服务站"——
它们会以社区义诊的名义进驻贫民区,用免费体检吸引居民。
当老人检测血压,孩童测量身高时,纳米级的杀意粒子检测终端就随着雾化药剂被送入鼻腔,顺着嗅神经直抵大脑。
三日后,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机器会在大脑边缘系统生根,像监听器般捕捉每一丝恶意的波动:
丈夫对妻子的家暴冲动、职员被裁员时的杀人幻想、少年在校园欺凌中滋长的阴暗。
然后,这些数据会实时传输到市政厅的服务器,算法会自动标记"潜在危险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