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向前走去。
出了大房间后就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路径,这里可能是一直没有被人发现,布置和摆设还是保存得很完好的。
马明心中奇怪,那些原来在这儿居住的人呢?他们都去了哪儿?难道他们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么?
过了走廊,前面是一片空地,看上去就像一个会议厅。里面的石凳是摆成圆形的,主位置上是一张大石桌子。
应该是用作议事和祭奠的地方。马明走到墙壁前面,仔细查看还有没有壁画存在。
只是让他失望的是,除了马形图腾外,并没有其他的壁画痕迹。
他又在大石桌子的底下看了一遍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马明好奇当年的人们是居住在什么地方的呢?
于是他继续向前探索。出了会议厅,后面就是一间又一间的石室,马明一看这个格局,估计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了。
那些所谓的石室其实就是简单的一格一柱,并不是房间,因为都是四通八达的,并没有墙壁。
只不过是每一格里有一张石桌,两三张石凳的样子,感觉就是每一格一个家庭单位的模样。
过了这些石室,后面就是一大块空地,还有许多钟乳石柱,这儿比较潮湿,有水流的声音。
马明循着水声走过去,原来是一条地下河,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可以住人的环境需求。
因为这儿有水,有可以居住的地方。
只是让马明疑惑的地方就是这儿的空气是怎样流通的?如果是一大群人在这儿居住,明显是氧气不足啊!
于是他用探射灯照向山洞的顶部,这才发现,每隔一段路就有光线透进洞里。
马明循着光线查看,发现都是一个个细小的洞口,上面有水滴下来的。
这些小洞小的只有几厘米宽,最大也不过十厘米左右的宽度,有些应该就是当时的人们开凿出来的,有些则是天然形成的。
这些小洞口就是天然的空气流通口。
马明再想到如果要居住在这里,必然涉及到食物采集的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马明扫视了每一个角落,希望能从中发现答案。
他一直走到山洞的尽头,在一个角落里发现有一个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钻出去的小洞口。
马明心想,难道当时的人们就是靠着这个小洞进出采集食物的?
马明蹲下身体,把灯光照向这个洞口的外面,发现外面是一片密林,是很好的天然屏障。
怪不得至今没人能发现这里有个小洞口了。
马明尝试高声叫喊:“老前辈,您还在这儿吗,能否对我说说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哪个族的族人居住的?”
“哈哈。。。哈哈。。。。小辈不用心急,这些问题很快就有答案了,不用老夫来告诉你,你也能知道哩。”
“老前辈,咱们什么时候能够见面呢?”
“等到时机合适,自然就会相见的。老夫走了,小辈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