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无光密教 > 第10章 火教分歧(第1页)

第10章 火教分歧(第1页)

通过武都饭店的地狱之门,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崩离之地的旅程。

地狱和人间的时间流逝并不相同,召潮司说,地狱的时间流动的更快,相比于地狱内的二十四小时,凡世或许才过去了十二至十六小时。

但张莲旭的说法却完全相反,她总觉得地狱的时间过得很慢,地狱里过去了一天,凡世兴许过去了一天半。

二人争执不下,便要求孙必振做判断,孙必振害怕极了,任凭二人如何催促,他一句话也不敢说,所幸二人由唇枪舌剑转为冷战,孙必振才得以幸免。

无论地狱里的时间是快是慢,四人也花了足足两天的时间,才穿越肋谷峡和狼疮平原,抵达了崩离之地的边缘。

熔炉,是司火之神、司锻造之神:铸匠的圣地。

拜火教追奉火神,熔炉周边地区也因此长期被拜火教牢牢掌控,成为其信仰与权力的核心地带,拜火教不能没有熔炉,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密教信徒们皆知,拜火教可谓当之无愧的地狱第一大密教:信徒最多、大祭司最多、势力最广。然而,正因为拜火教人数庞大,其内部对教义的理解难以统一,由于对教义的不同解读,拜火教分裂为三个主要分支:天火教、地火教和人火教。

那么问题来了,铸匠的教义有且只有一个,为何同一个神的教义,会有如此多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其根源在于,地狱密教的教义是由地狱铭文写成,虽然地狱铭文见而知意,但不同国家的人会对铭文采取不同的翻译,由此产生了分歧。

以煮的教义为例:煮的教义只有一个字,但哪怕是一个字,光是在申国的翻译就有三种:“咥”“啖”与“好好吃饭”。若放眼世界各国,译法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哪怕是同一种语言,翻译也有优劣之分,其中“信达雅”的翻译,往往更受信徒青睐。

显然,“咥”与“啖”相较于“好好吃饭”更为文雅有力,故而在申国,“武都饭店”以“咥”为教义,“鸿宾楼”则崇尚“啖”。至于那“好好吃饭”,由于这翻译难登大雅之堂,使用者少之又少。

但归根到底,“咥”也好,“啖”也罢,“好好吃饭”也罢,其内核皆为“吃”。三个译法虽异,义理却合,因此煮的信徒没有教义纷争,十分团结。

可惜,拜火教的核心教义却没有这么简单明了。与武神祠“笑奉我主”那般玄奥类似,拜火教的教义亦是四个字——但究竟是哪四个字,却始终没有定论。

历史上,真正亲眼见过铸匠教义的拜火教大祭司仅有三人:来自伊朗的蛇孽司、申国的粘土司,以及沙俄的锻天司。

这三名大祭司在熔炉内升格,并在同一天见到了铸匠的奇迹,目睹了铸匠的教义。

一切教义皆由地狱铭文写成,地狱铭文见而知意,但书写地狱铭文的方法早已失传。

亲见铸匠教义的三名大祭司无法记录教义,只能靠语言口耳相传,但问题在于,这三位大祭司不仅不会说地狱铭文,甚至不会说同一门语言。

锻天司是俄罗斯特维尔人,讲的是俄语,而且是难懂的特维尔方言;蛇孽司说波斯语,却偏偏是伊斯法罕口音,连波斯人都听不懂,何况是外国人;至于粘土司,他是地道的申国河南人,说话自带马赛克。

三人站在一起,鸡同鸭讲,连话都说不明白,解读教义自然也是南辕北辙、各执一词。

锻天司性格顽固,认死理。他坚称铸匠的教义是“偷天换日”。并非字面意义的“偷天换日”,而是“盗走苍天,换成烈日”,象征着拜火教应以“天日”为纲,崇尚火焰主宰天下一切,故其门派被称为天火。

蛇孽司则坚持认为教义应翻译成波斯语“daraftabghutehvarshvid”,也就是“以身为火”,不拜天地、不向外求,而是从人内寻求火焰,是为“人火”。

对于两名同事的解读,粘土司评价道:“不中。”

粘土司认定,两位同僚都理解错了。铸匠的教义,应当是“生一地火”,即让大地熊熊燃烧,热得跟煤炉子一样,那才中嘞!秉承“生一地火”的教条,粘土司所创之派便被称为地火。

由于三名大祭司对教义的解读分歧严重、无法调和,拜火教最终分裂。

锻天司实力最为强大,他占据了熔炉,成立了天火教;圣三一的首席圣三:天火,就是锻天司的大弟子,天火叛教离开了熔炉,投奔圣三一,锻天司因此大为光火,在熔炉生了几千年的闷气。

蛇孽司则率众占据白烟城,建立人火教。可惜七年前,沸腾司闻章解放了白烟城,成了白烟城的新城主,人火教自此覆灭,蛇孽司败走,逃亡至崩离之地,藏身于酒曲之屋,开始从头建立密教、大量炼制灵药,立誓终有一日重夺白烟城。

粘土司喜好研究佛法,创立地火教后,便带领信徒在崩离之地铸造佛像,以自己的方式诠释铸匠教义。他所创教派另有一名号,曰听红寺,其信徒身披红袍、剃度出家、专研佛理,被其余密教信徒们称为红土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