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专案组在渝大入驻了三个月后,终于忍不住压力,撤退了。
案子也就一直搁浅了19年以来未能侦破,至今警方连凶手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虽说现在这个案子还一直在跟进当中,但随着时间推移,早已经沉寂了下去。
凶手到底是死是活,又是什么原因会杀人,一概不知。
李禹放下水瓶,从这案子当中,他第一时间代入的便是凶手视角。
死者名叫范芸芸,死的时候正在读大二,根据卷宗描述,当晚范芸芸下了课后,便没有回到宿舍当中,并且当天晚上也没见到人,直到尸体被发现时,已经是三天之后的日子了。
这期间,学校也是报了警,并且还通知了范芸芸的家长前来学校,后续当接到警方的通知,才知道范芸芸不是简单的失踪而是已经遇害。
警方通过调查,并没有看到范芸芸曾有过离校的记录,那时候监控还没这么普及,
02年的时候,那时候才开始重视信息化和安全防范建设,部分校园开始建立数字化。
但那时候,信息化的监控存在很少,当时渝大也只有两三个地方试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照片来看,范芸芸的长相属于甜美一类,有一定的姿色,但李禹第一时间否认,如果自己是凶手,那么肯定不会是为了美色。
因为凶手的手法太极端,常规分尸,大不了就是分几个大块,或者几十块来进行碎尸,然后抛尸。
但凶手却是整整把尸体分成了上千块。
能做到这种地步的人,要嘛是对死者范芸芸特别仇恨,要嘛就是有一定的特殊心理需求。
范芸芸一个学生,应该还不至于得罪人到这种地步,所以只能是后面那种可能性,凶手,有癖好。
而这种癖好,暂时不得而知是什么。
但可以肯定,凶手绝对是个沉着冷静的人,不可能只干了这么一次,是有经验的!
若是不专业没经验,当年的警方也不可能把凶手锁定在医生和屠夫上面。
从保留的图片来看,凶手分尸是把尸体切成片加块的方式!
就像宰鱼杀鸡一般。
这种推测,是分析凶手的性格方面。
李禹又把自己整个案件当中。
从抛尸范围来看,凶手很可能就是当年渝大学校的某个人,这也是为何当年警方会成立专案组进入学校调查的原因。
但几个月的调查,一无所获,最终被迫撤离,足以说明,凶手很狡猾,而根据记录,当时警方把老师着重调查了一番,但没有结果,尤其是当时在寻找第一案发现场时,专案组的人员,推断就在校园内。
首要目光,放在了实验室,地下室,还有各大食堂厨房仓库。
但捜查后,连一点血液反应都没测出来。
这也是当时专案组人员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到,凶手到底是把什么地方,当做了第一现场,进行如此残忍的杀人分尸。
警方还把学校附近的居民,也挨个搜查过,得到的线索也是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