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韵点点头,没有多说,翻笔记本,认真地记下来。
*
接着是吴映雪。
林月把外卖盒放下,六岁的女儿趴在桌上写作业。
屋里灯光昏黄,她一边洗碗,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女儿念拼音。
电话响起,是前夫催促她尽快签字,把户口迁出去。
她沉默了很久,低声说:“……等我把房租交上,再说吧。”
“钱?你还问我钱在哪里?钱去哪里了你不知道吗?我帮你还了多少钱你自己有没有算过。”
吴映雪的嗓音不大,却让人心口发紧。那种拮据和隐忍,就像光下的一条细小裂缝。
“不能再给你钱了,小悦下个学期还要交学费,你自己想办法去还。”
李洛第一次认真看她读戏,心里微微一动——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陈婉会选她。那不是“演”,而是一种带着生活痕迹的气质,天然契合林月。
陈婉抬眼看向她,眼里很是惊讶:“映雪,你读得很好。但不要怕让自己‘难看’。林月是一个随时可能崩溃的女人,她的体面随时会被现实撕碎。”
吴映雪抿唇,轻轻点头:“我明白。”
*
周清明显更紧张一些,声音有点发颤,但她努力调整呼吸。
赵潇潇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资料,写得满是激情洋溢,却被指导律师扔在了桌上:“你写这些理想化的屁话有什么用?客户要的不是道德宣言,是赢。你这种啥都不懂的大学生就是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
赵潇潇攥紧拳头,走出茶水间,推门时却差点撞到梁玉宇。
她念完后,偷偷抬头看了李洛一眼。
李洛清了清嗓子,沉稳地念出:“还好吧,有没有撞着?”他的声音低而松弛,没有任何刻意,却让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
周清下意识心安了几分,接着读:“哦没事没事,是我不小心,没看路,不好意思。”
“没事就好。”
陈婉点头:“很好。潇潇的稚嫩、梁玉宇的沉稳,对比出来了。”
*
围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三位女演员逐渐进入角色,读到情绪浓处时,甚至连手指都在微微颤。
前半部分李洛的戏份不算多,他大多数时候只是几句点到为止的台词,而且主要是和赵潇潇有一些对手戏的剧情,或是作为“见证人”的旁白。
可能这正是陈婉要的“距离感”。
休息时,几个人围在茶桌边倒水。
周清有些拘谨,犹豫了半天才小声对李洛说:“洛哥,感谢有你。还好你演得好,把我带起来了一点,要是我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尬讲,我都不知道要有多尬。”
李洛笑笑,“你也别担心啊。而且紧张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赵潇潇就是个初入社会的新手,紧张是她的特质。你要记住,很多时候‘生涩’并不是缺点,而是角色需要的东西。陈导选你的时候肯定也有考虑进这一点。”
周清眼睛亮了亮,像是受了鼓励。
吴映雪则在一旁静静看着,忽然笑了一声:“李洛话一出口,就会让人听进去。”
*
围读的最后,陈婉让大家合上剧本,抬头看她。
“第一章,是她们的困境,主要是为了揭示每位角色目前存在的困境。”
她缓缓开口,“顾晓岚——被职场和家庭夹击;林月——被婚姻和金钱困住;赵潇潇——在理想与利益之间被撕扯。她们看似没有交集,却都被同一件事牵连——一桩劳资纠纷案。
我想要在开头给观众一种非常平铺直叙,非常容易获得的认知,即三人各自存在困境。
也就是要告诉观众们一个引子,她们已经隐忍了太久,即将要爆发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梁玉宇的作用则更像一支笔。你不负责解决她们的任何困境,但你会记录下她们的挣扎和选择。观众通过你的眼睛,走进她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