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德运曾是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对事业倾注了极大心血。
项目夭折不仅代表着职业上的失败,更是对他整个人生信念的否定。
同时记忆里那些不断出现的暗示性的“恐吓”与“警告”。
李洛仅仅是作为旁观者都觉得好恐怖,这类“非暴力但极具压迫感”的心理威胁,很容易让人整夜难眠,精神状态持续恶化。
他很清楚,他已经成为了整场政治与利益清算下的“合适牺牲品”。他是那个最好处理、最容易服从、最不会反抗的人选。
哀莫大于心死。
蝼蚁挣扎不动的那一秒,就是生命到达尽头的时候。
他的死亡不会像前面的几位一样,只是几样的叠加。
卫德运的“自杀”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个逐渐被压碎的过程。
是很多很多绝望崩溃的瞬间在最后一秒爆发的结果。
在信仰破灭、希望消失、自我认知崩溃、现实重压之下,他选择了最“体面”的离场方式。
【系统:分析完毕,目前造成“卫德运”踩中的自杀的因素占比如下——
1。项目失败后的心理崩塌:25%
2。监狱中的威胁与精神折磨:20%
3。缺乏退路与对未来的绝望:40%
4。个人自尊遭受打击后的体面离场:5%】
李洛看着因素一项一项列出来,进度条走到了90%。
【李洛:?】
【李洛:90%?】
【系统:是的。】
【李洛:耍我呢吧!】
【系统:你再想想看,能踩中一分是一分呢,就差五分了。】
【李洛:还能踩什么?他已经惨成这样了,连体面都成了负担。】
【系统:人类的复杂远比你想象得多。】
【李洛:系统你好懂。】
李洛靠在酒店沙发上,静静看着天花板,陷入长久沉思。
忽然,一些零散的信息拼凑了起来。
卫德运是那种不轻易亲近别人,也不容易让人亲近的人。
即使在项目最如火如荼的时期,他也始终保持着某种“边界感”。
——但他和黄建国的关系非常不一般。
这点毋庸置疑,临死前的最后一封信都是寄给黄建国的。
这中间一定有什么信息是他们错过了没有发现的。
究竟会是什么呢?
李洛回忆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李洛:我们今天早上去到黄建国和卫德运的宿舍的时候,你还记不记得在左边的床边上,有一个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