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娘,姐姐,哥哥。”
弘晞一岁多了,说话时咬字已经非常清楚了。
就是要说句子还不行,只能喊喊人,或是在饿了的时候,拉一拉若音的袖子,说一句“饿饿,饭饭”什么的。
弄得若音哭笑不得,总想起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她好奇,弘晞这话是谁教的,后来才想起来,璟婳这个年纪时,饿了也会拉着她的袖子喊“饭饭”,就知道了。
午膳后。
若音这儿陪着孩子们歇下,自己也要转身回去休息时,桂嬷嬷撑着伞,就从外头回来了。
进屋后,桂嬷嬷喘了口气,大约是外头实在是太热了,稍稍歇了歇,便到了若音身边,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来,递给了若音。
“侧福晋。”
桂嬷嬷表情严肃,道:“这是前阵子,您让奴婢想法子调查那个月儿在江州老家的一些信息。”
“前几日,小顺子那边的人,有进展了。”
终于有进展了!
若音可是一直没忘记,那月儿故意误导弘时,让弘时在弘晴面前乱说话的事情呢。
想着,若音拆开了手中的信。
只是。
原先还格外兴奋的若音,看完信后,却皱眉了。
事情没有如她想象中一般的顺利进展。
小顺子那边在江州的人查到,这月儿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给人牙子了,就连怎么辗转到了京城,他们都不知道。
这些年,更是一点儿联系都没有。
此番月儿咬死了李侧福晋,她江州老家那边的人,也是一点异样都没有。
可见,能排除月儿是因为家里人收了银子或是被要挟,才攀咬李侧福晋的可能性了。
若音看完信,将信放到一边,皱了皱眉。
家里没进展,月儿那儿又问不出别的话,难不成,真的是李侧福晋?
若音觉得矛盾,又不是很相信,可现在手上没有更多的证据了,事情到了这里,线索基本上都断了。
身侧。
桂嬷嬷看着若音愁眉不展的样子,便问道:“侧福晋,怎么了?”
若音叹口气,将信递给了桂嬷嬷,道:“你瞧瞧也就知道了。”
很快,桂嬷嬷看完信,缓缓放下,就安慰道:“侧福晋,无妨的。这天底下的事情么,本来也不是事事都能那么顺心的。”
“目前没线索,咱们继续多想法子就是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呢?”
若音不可置否,点点头,桂嬷嬷那儿就又道:“这几日,庄子上送了好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来呢。”
“还有早熟的葡萄。奴婢记得,侧福晋最是喜欢了,这回的葡萄可甜了,没什么酸味也不涩口。”
“这会儿趁着还没用晚膳,奴婢帮您洗一些过来?”
若音一听有好吃的,心情也好了不少,旋即点头道:“也好。顺道剥一些葡萄下来,做了冷饮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