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已开始。”昆卡答道。
主屏幕上,各星舰超算节点的占用率,从不到5%,一瞬间飙升到了100%。
标准节点的功耗,也从1000兆瓦,直接拉满,达到了6000兆瓦以上。
位于不周号的核心节点,更是干到了2万兆瓦以上。
所有的供电模块,也开始全功率运行,自动将输出功率的绝大部分分配给超算节点。
散热系统也切换到了主动散热模式,将超算节点满负荷运转的热量,通过无数条磁流体热管,均匀地传导到具有极高热容比的外部散热蹼片阵列。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运行一个只有几K字节的,小小的编码程序——“哲学引擎”。
如果说正常的计算程序,是为了计算出一个最简化的结果。
那这个“哲学引擎”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充满了旨在最大化混乱和不可预测性的回路,它的唯一任务,就是生成“无意义”。
也许是心理作用,砾岩觉得似乎连日蚀号的舰桥都一起变得滚烫了起来。
抹了一把额头细密的汗珠,砾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编码进度。
10%。。。。。。20%。。。。。。30%,1个半小时后,进度终于来到了100%。
“量子化编码已完成。”昆卡的声音紧接着响了起来。
“好,蔓姝,噪音隔离室准备好了吗?”
“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嗯,启动动态负能量场。”
“已启动。”
“好,昆卡,开始压缩。”
“压缩已开始。”
各个超算节点,开始继续挥汗如雨。
等到进度达到50%,砾岩朝蔓姝问道:“隔离室外壁,有没有检测到熵增污染现象?”
“没有发现。”
“嗯,继续监控,必要时可以手动调整负能量场。”
信息奇点是一个极度不稳定、渴望扩散的最大熵状态。
“噪音隔离室”作为“容器”或“奇点外壳”,可以产生持续的负能量场,形成了一个引力排斥的区域。
这种排斥力并非将东西推开,而是作为一种势垒,将信息奇点“禁锢”在一个有限的时空区域内,防止其信息内容泄露到外部环境中,从而避免它提前自我毁灭或污染不周号的其他系统。
这个场不是静态的,它需要极其精密地实时调整,以抵消信息奇点内部不断变化的压力和不稳定性。
它就像一个不断改变形状和强度的能量网,时刻适应着内部信息奇点的挣扎,确保约束的完整性,一直坚持到发射的瞬间。
“能不能把噪音隔离室的内部视频图像切过来?”砾岩突发奇想道。
“确定吗?”蔓姝抬头看向砾岩。
“放心吧,如果真的出现意外,在摄像机被污染的前,整个隔离室就已经沦陷了。”
“好。”
屏幕右侧一闪,一个黯淡的点出现在画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