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初冬。
奉天的初冬,寒意已深入骨髓。
首席办公室内,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冰冷与肃杀。
张扬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零星雪花,背影挺拔如松,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
自从全球情报网络遭受毁灭性打击以来,一个巨大的疑团和一根尖锐的刺,就一直深深扎在他的心头。
如此精准、同步的清洗,绝非外部敌人单凭能力所能做到。
内部,一定出了叛徒,而且位置极高,能够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
张作相动用了情报本部所有力量,进行了数轮内部筛查,甚至不惜错伤一些骨干,却始终一无所获。
那个隐藏的“鼹鼠”仿佛隐形了一般,或者说,其隐藏的深度和狡猾程度,远超想象。
不能再等了。
每多耽搁一天,帝国的眼睛就多瞎一天,损失就多一分。
张扬终于动用了最后一张底牌——一支直接效忠于他本人、由当年系统留下的精锐特工组成的“中央特勤局”。
这些人,是他真正的最后屏障,每一个都拥有超越时代的技能和绝对的忠诚,用一个就少一个,是他最舍不得动用的力量。
但此刻,为了揪出毒瘤,他别无选择。
命令无声地下达。
一场在最高层级阴影中进行的、极其隐秘的反间谍行动悄然展开。
特勤局的幽灵们,开始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梳理着一条条看似无关的线索,监控着一个个看似绝无可能的目标。
过程远比想象的更加艰难和残酷。
对手极其谨慎和老辣,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特勤局的行动数次被无形化解,甚至遭遇反埋伏。
十二个!
整整十二个沉默的、没有名字只有代号的特勤局特工,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神秘失踪或确认牺牲。
他们就像投入深潭的石子,甚至未能激起太大的涟漪,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黑暗里。每收到一份损失报告,张扬的心就沉下去一分。
这些,都是系统留下的宝贵遗产,是真正意义上的帝国瑰宝。
代价巨大,但并非没有收获。
牺牲的特工们用生命换回的零星碎片,被特勤局最顶尖的分析专家一点点拼凑起来。
一条模糊的、指向某个令人难以置信方向的线索,逐渐清晰起来。
最终,所有的疑点、所有碎片化的证据,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指向了一个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窒息的名字——
汪照铭。
奉天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优等生,年轻有为,曾多次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是张扬曾经颇为看好、甚至亲自嘉奖过的青年军官俊杰。
因其表现优异,思维敏捷,后被调入帝国军事协调办公室任职,虽然军衔不算最高,却能接触到大量跨军种、跨国的军事部署和后勤调度信息,其中自然也包括……部分高度敏感的情报人员转移和掩护计划。
怎么会是他?!
当最终确凿的证据。
一份他通过极其隐秘渠道向外传递加密情报时被远程捕捉到的信号特征比对,以及一个试图灭口知情者时留下的微小生物痕迹——被摆在张扬面前时,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张扬看着那份报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拿着报告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
叛徒!早该想到的!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在奉天军校毕业典礼上,那个意气风发、眼神明亮、向他庄严敬礼的年轻军官形象。
“汪照铭……”
张扬缓缓睁开眼,声音低沉得如同窗外的寒风,带着一种被深深背叛后的痛心与极致的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