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初冬。
大西洋沿岸,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阴沉的天空下,凛冽的海风卷起咸湿的寒意,却无法冷却现场数万人沸腾的热情。
巨大的船坞内,一艘体型庞大的钢铁巨舰已然成型,灰色的涂装掩盖不住其崭新的锋芒,高昂的舰艏仿佛欲要劈开前方万顷碧波。
观礼台上,美士兰总统威尔逊、海军部长、军政要员及工业巨头们面带矜持而自信的笑容。
台下,是欢呼的民众、整齐列队的水兵以及无数紧张期待的工程师。
“……公民们!”
威尔逊总统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船厂,力图压过海风的呼啸。
“今天,我们并非仅仅见证一艘船的下水,而是见证一个决心的诞生!
见证美利坚合众国扞卫海权、重返大洋的坚定意志!”
他的手臂挥向那艘巨舰:
“当太平洋的挫折警示我们,当全球的动荡考验我们时,美利坚的回答是——更强!更快!更先进!这艘‘约克城号’,将是我们重返深蓝的先锋!”
“我宣布,美士兰海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正式下水!”
香槟瓶碎裂,海水涌入船坞。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汽笛声和军乐声中,这艘标准排水量约两万吨的巨舰,缓缓滑入水中,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
舰岛尚未安装,开阔的飞行甲板昭示着其核心战力。
海军部长低声对身旁的将领难掩得意:
“标准排水量19,800吨,最高航速32。5节,设计载机量预计能达到75-80架,包括新型的格鲁曼战斗机和诺斯罗普轻型轰炸机……先生们,我们正在快速缩小与东方人的差距。”
……
数千公里外,炎国,奉天,军事情报局。
尽管情报网络受损,但如此公开的战略性举动,消息和模糊的远距照片依旧很快被摆上了军事总长张毅的办公桌,附带着一份初步技术评估。
张毅拿起放大镜,仔细审视着照片上那艘线条比炎国现役“龙威级”略显保守、但体型明显更为庞大的舰体,眉头渐渐锁紧。
“近两万吨?32。5节?载机量预估75架以上?”
他放下放大镜,手指敲击着报告。
“美士佬这次是下了血本了!这‘约克城号’,吨位和载机量已经逼近我们的‘龙威级’了!航速稍慢,但差距很小!”
他立刻抓起直达首席办公室的专线电话,语气凝重:
“大哥,紧急军情!美士兰的新型航母‘约克城号’今日下水!
吨位和载机量已接近我‘龙威级’水平!他们追赶的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
电话那头,张扬沉默了片刻。
美士兰强大的工业底蕴和知耻后勇的决心,确实不容小觑。
“知道了。”
张扬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细听之下,多了一丝锐利。
“他们在用我们作为标杆,全力追赶。
这是好事,说明太平洋那一仗,把他们打醒了,也打疼了。”
“大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张毅语气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