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后,公孙赞才说道:“徐州是夏魏交界之处,商业往来频繁,移民之策,主要在于商业与农业、手工业之结合,商业带动了交易,农业和手工业制造商品。只要有需求,很快就会有人汇聚过去。”
“说的对!在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商业这三方面去免税或者减税。”皇帝说道,“什么叫休养生息?是减免赋税,是朝廷让出自己的利益,换取民生的更快发展,人们会往对他们有利的地方流动的,不需要我们强制迁移!”
皇帝已经表态,其他人似乎也找不出漏洞继续坚持,便说道:“陛下圣明!”
“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吧。”
“臣听闻,陛下打算放弃邯郸郡?”崔皓说道。
“是的。”
这事,皇帝还在邯郸郡的时候,就已经手谕发回江宁给政事堂,是为了同步消息给政事堂后,政事堂尽快拿出更全面的关于建设朝歌郡的政策。
朝歌郡以后才是大夏的边界。
“邯郸郡是赵州的腹地,土地肥沃,良田无数,陛下为何要放弃?”
“原因朕不是已经发给政事堂了么?卿身为侍郎高官,是参与政事堂议政的吧?”
“臣认为那个原因有问题,我大夏的官员人事安排,只要多增加数量,是可以弥补上的。”
“可以吗?”李彦问曹谦德。
“有点局促,徐州也有大量官吏需要补充,赵州的东郡、灵泉郡和朝歌郡也需要。另外,南海的朱益发来奏疏,马尼拉现在也需要我们派官员过去,因为货品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当地的红夷人想要跟我们再谈一谈,把双方的贸易线进一步扩大。”
曹谦德如实回答。
“当然,如果陛下认为邯郸郡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扩招官员数量。”
“不必了,朕放弃邯郸郡的原因说了两点,一点是官员人事安排局促,另外一点是我军在赵州待了半年多了,赵州的灵泉郡、东郡和朝歌郡现在民生匮乏,我军再想要继续长时间驻扎在邯郸郡,后勤吃力,一旦魏军回过神,我军在邯郸不支,到时候丢的就不是邯郸了!”
文官的思维就是从治理方面去考虑问题。
而军事战略往往都是他们的弱项。
“陛下,臣觉得……”
“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徐州之事,政事堂要立刻着手开始安排,不可拖延。”
“是!”
“陛下,目前国库……”公孙赞突然说道。
“国库之事,朕有安排。”
傍晚的时候,火烧云染红了半边天,一辆四轮马车停在天枢司门口。
“陛下,里面请。”
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到最里面,李彦看到了下午还在崇德殿汇报的田邱明。
此时的田邱明被打的鼻青脸肿,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似乎睡着了,偶尔还有呼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