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学派的人在听过余颖的琴声后,能听出来她的心声,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过好当下就是。
这一点令学派的不少人感觉是很合节拍,既然人家不稀罕,也根本不会给与,那么就不要那种爱。
爱(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的确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存在,几乎每个人都需要。
但即使是最最牢靠的亲情,在获得时,也是需要有缘分的。
没有缘分。
不管是母爱,还是父爱。
最终都有可能,所谓的爱得不到。
就如同林英的亲爸妈,就没有给与他们共同的女儿,家人之间的亲情。
但林英这些年过去,并没有消沉下去,反而努力学习,做出自己的事业来。
当然也不是这个学派所有人看好余颖的,有人认为,余颖这种缺爱家庭里出来的人,并不怎么好。
缺爱的人,很容易像飞蛾扑火一样,投进感情的漩涡(主要是爱情),一个不好,就会人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那种人之所以排斥余颖,是因为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事人想到得到爱,就不惜做出了很多错事。
有学派的人,在加入学派,被另外学派派来的人给诱惑了,忘记了自己的立场。
他们会为了各种诱惑,出卖了自己所在的学派。
要知道学派之间,也是相互竞争的。
他们有时候课题是相互重合的。
那么就牵扯到了谁先成功。
这是一个大问题。
知道别人的成果后,他们倒是不一定会抄袭。
但知道别人的思路,对研究中的人一定是有启迪的。
甚至科学史上,抄袭别人而成为大科学家大发明家的人也有。
余颖知道即使整个社会排斥抄袭,但只要利益所在,那么必然不能完全杜绝。
总是有人为了种种原因,走上歪门邪道,想要抢夺别人成果。
用间就是常常使用的策略,往往是成功的。
到了最后,有人想告,却找不到证据。
比如说原主死后,事情只怕是就这么含糊地混过去。
偏偏这种窃取别人成果的情况,被爆出来有不少成功案例。
其中就有不少就是缺爱的家伙,为了所谓的爱奋不顾身,出卖学派。
那些案件中的受害者本人,往往找不到证据证明这是他们的成果。
因为对方也是有着一定的研究,无法界定是谁先研究出来的。
受害者们到了那时,不得不打掉牙齿和血咽。
要重新选题。
开始研究新的研究。
他们必须学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心血。
纵然那些人后来被查出来是内鬼,被赶出学派,但心血被盗取,成果还是回不来的。
有人谈到这个原因后,自然是有人认同,因为前面的榜样太有杀伤力。
看到自己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那人微微一笑。
对所谓的亲爸妈一点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