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的实施,不单单是国力的增加,更加是要求整个国民素质的增加。
那种全是文盲、法盲情况下,新政根本就无法成功。
国民素质、国力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不是一撮而就。
当然,如果是朝代交替的时候,还比较好动手脚。
在破坏的基础上开始设计蓝图,设想好实现。
就如同余颖以前一样。
女帝可是在朝代的初期。
朝中有不少重臣。
自然不能随心所欲做事,受到很多限制。
女帝在初期还好。
但到了中晚期,就有些急功近利。
也许是她感觉自己年纪大了,她活的时间不多。
再加上她感觉自己坐在那个位置有不少时间,觉得自己手下有人。
应该是可以,实行自己的新计划。
结果是她高估了自己,也高估她的手下人,更高估了整个大环境。
连她的儿子,一个个都不理解她。
最终搞得母子相残。
悲剧的下场是,将整个国家都拖进衰落的边缘。
女帝在位时,启用女官。
应该是想着提高女性地位的想法。
只是女帝最后失败。
女性的地位并没有提高。
反而是多了一种观点:让女性多读书,并不好,往往是好高骛远。
这种结果,就有些令人可叹。
如果女帝是男人,却不会引起同样的说法:让男性多读书,并不好,往往是好高骛远。
就是这么可恶。
性别上的歧视,在男权社会表现的很明显。
事实上,读书应该是全民的。
不应该因为性别问题,就区别对待。
失败后,不总结失败的经验,却往女人身上找失败的原因。
相当的LOW。
就如同历史上的很多亡国故事里,必然有一个乱世妖姬。
于是褒姒、妹喜、妲己一长溜女性成了原罪者。
事实上,说到底还是作为君王的人实力不行。
保不住自己的国家。
却在女人身上找原因,好像没有妖姬,国就不会亡。
然而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