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除了幼童期的太孙,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虎离山,把他身边的护卫给调走。
现在,有了皇帝的规定,这个主意明显不行。
所以余颖知道,太孙作为一个未来帝国的继承人,从这个时候起,就要开始走自己的路。
即使是他的亲娘,只怕也无法决定他的事情。
事实上,在考虑过所有的情况之后,余颖就明白一件事,原主之所以提出那个要求,那就因为这个孩子必须登上皇帝宝座。
不登皇位的下场,就是死。
因为他的父亲是太子,他是皇帝亲封的太孙。
而且就是太孙他登上皇位,也不意味着就一劳永逸。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太孙朱允文登上皇帝宝座后,就没有坐稳。
因为一个个亲叔叔都掌握着军政大权,随时可能和中央对着干。
于是建文帝就开始削藩,最终到了燕王那里碰到铁板。
最后,他被自己的亲叔叔明成祖逼宫,最好的下场不知道是死在那一场大火里?还是去做了和尚。
那么,余颖知道太孙的路会很难。
所以,太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当然,有皇帝在,余颖不管太孙的教育。
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怎么挖出那个下手的人?
因为有人下手太过阴毒,想从好几个方面让太孙绝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余颖的思绪很多,却很快就收敛。
其他人自然没有能力,察觉到余颖已经想了那么多。
最终余颖想了一下,这些奴仆里,如果没有家人的拖累,那么成为忠仆的可能性还会高点。
但,有时候有些人最喜欢搞什么绑架他们的家人,然后就威逼利诱奴婢,背叛主人。
虽然背叛的人有些其心可悯,但错了就是错了。
别认为自己许下什么下辈子赔罪的诺言,就可以。
这辈子做的孽,凭啥让下辈子做赔偿?
说不定没有下辈子。
所以像这种空头支票,余颖根本就不相信。
那么为了预防万一,余颖决定把这些人的资料都搞出来。
然后,把那些人的家人都妥善安置好。
就是这样,余颖在心里打定主意。
不过这件事情,必须通过皇帝,一是这件事有利于太孙,二是为了防止在皇帝心里留下猜忌的可能。
相信尊贵的皇帝陛下,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孙身边,会出现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除非,皇帝知道自己命不久远。
而继承人太小,那么有一个能干的皇太后,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
毕竟是亲母子,最终大权会还给儿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