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拦腰斩断,又迫使一两万蜀军停留了下来,前方有龙武卫骑兵拦路,他们想冲也冲不过去啊。
前方的蜀军倒是第一时间就调头前来支援,可在龙武卫骑兵手中,却是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仓促地冲锋,被龙武卫骑兵轻松打退。
中军的4万兵马被一分为二,分成了两路兵马,被放过的那路兵马瞬间就有些坐蜡了。
如果放任不管,任由身后的部队被留在战场上,用屁股想也知道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而且整个青龙卫,现在只剩下了他们这路兵马还有担任前锋部队的1万兵马而已。
就这么3万人,几乎可以宣告重建的青龙卫再次被打残,还要搭上康宁郡的2万府军,都在这一场主动进攻中被击溃,就算撤回城池之中,也只能是谨守城池,再也没有主动出击的资格了。
可要转身去救吧,哪怕把前军叫回来也不过3万步兵而已,切断两军联系的龙武卫骑兵同样有3万之众,他们依旧占不到什么便宜。
战场上的形势紧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青龙卫的将领们去纠结和犹豫,不利的战局需要他们尽快做出决定,到底是救还是趁机撤离。
这个决心可不那么容易下,对于如今的青龙卫来说,已经是败局已定,如今不过是想要保存更多的力量而已,白白损失两万兵马,已经是相当难以承受的代价和损失了。
更何况被王贲所部骑兵拦在后面的,可不光光是2万蜀军步卒而已,其中还有几位将领,也被堵在了后面。
之前就说过,这支新建青龙卫的将领,多是来自各个世家门阀、将门家族的,彼此之间固然有争权夺利的矛盾存在,却也不乏沾亲带故的族人。
家族子弟,只要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都不会选择在战场上见死不救,于公于私,他们都想要出兵救援。
只是王贲早就部署好了骑兵,就防着蜀军前来救援呢,仓促间召集的援军,在王贲安排的骑兵冲击之下,很快就七零八落,在平原环境下,骑兵和步兵的差距实在是有些大了。
连续冲了好几次,最好的一次也不过距离被堵住的自家部队还有200来米的距离,可这段距离,对于蜀军来说,那就如同天堑一般,怎么拼命也无法冲过这片区域。
随着赵云带着白马义从后方杀过来,蜀军是彻底绝望了,龙武卫的援军到来,已经足以说明他们之前被堵住的部队全部完了,几乎不用怀疑,后续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若是继续再耽搁下去,他们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了。
意识到不妙的蜀军将领们,这一次没有继续犹豫和纠结,迅速做出了决定,带着所部兵马调头撤离,他们可不敢继续待下去了。
后面的部队已经全完了,剩下的兵马就是青龙卫翻身的本钱和唯一的家底了,可不能再赔进去了,想救族人是一回事,可也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白白送死。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撤了,王贲所部骑兵来得太过突然,不但将蜀军中军部队拦腰截断,更是将青龙卫的编制都给打散了。
很多青龙卫的士卒其实连自家将领都没有找到,是本着从众的心思,跟着身边人,加入到了其他将领的麾下,编制已经完全乱了。
编制混乱的青龙卫,几乎是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局面之中,前面地多次进攻是这样,现在调头撤离也同样也是如此。
有些反应快的蜀军将领,或者说是本就落在了后方的蜀军部队,率先掉头,趁着王贲所部还在战斗中,赵云所部还没有赶到战场的时候,不顾一切地朝着东方飞奔,很多士卒连手里的武器装备都给扔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等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杀到了战场的时候,除了被王贲所部死死堵住的2万蜀军之外,只剩下了没有能够及时撤离的不到4000蜀军。
这一下,这些倒霉的蜀军想要再走,那是肯定不可能了,策马飞奔而来的赵云所部,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功劳飞走。
隔着很远的距离,就施展出了骑射工夫,一轮轮箭雨袭来,阻断了蜀军撤离的企图,打乱了他们的阵型和节奏,等到靠近之后,再来一轮骑兵冲刺,这被留下的4000蜀军步兵就近乎崩溃了。
看到赵云带着白马义从赶到战场,王贲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从战场上抽调骑兵,继续追击青龙卫的其他部队,不过回忆了一下舆图还有斥候们的侦察结果,最终还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