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管家刘全,便是爷的远房族亲。”
冯盛安轻笑一声,带着看穿一切的淡然:“自打天幕提了那么一嘴,如今这天下,但凡是姓刘的、姓牛的,乃至姓王姓胡的,但凡想成事,都忙着认刘邦当祖宗。”
“也不知他在地下作何感想。”
他话锋一转,语气不卑不亢:“刘大人既然看得起我兄弟二人,我们也不是不识抬举之辈。”
“但即便是逛窑子也讲究个你情我愿,此等掉脑袋的大事,更需志同道合。”
“有些话,还是提前讲明白为好。”
和珅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冯盛安目光灼灼:“敢问刘大人,若造反成功,您将如何治国?”
和珅大手一挥,豪气干云:“自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人,我问的是您,具体如何治国?”冯盛安紧追不舍。
“轻徭薄赋,效仿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然后呢?”
“解决倭寇!”
“百姓能吃饱饭吗?”冯盛安问。
“征伐西洋,扬威四海!”
“百姓能吃饱饭吗?”冯盛安再问,语气加重。
“开疆拓土,奠定万世之基!”
“百姓!能!吃饱!饭!吗?!”冯盛安一字一顿,声音陡然拔高。
和珅被他问得心头火起,不耐烦地斥道:“你特么能不能换句词?!”
冯盛安毫不退让,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与期盼:“百姓能不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
“能不能不受达官显贵的欺压?!”
和珅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怒火,念诵起标准的仁政答案。
“朕登基之后,自会勉力为之。”
“历朝开国之君,皆会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分发田地,鼓励生育。”
“太平一二十年,盛世自现。”
冯盛安不再纠缠于此,转而问道:“刘大人如今联络了哪些义士,共襄义举?”
“天地会、白莲教、青帮,还有江南诸多士绅。”
冯盛安闻言,竟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悲凉与嘲讽。
“是不是连那八旗内部,只要有人愿意反正跟从您,您也照单全收?”
“甚至,那些王爷贝勒,只要能助您登上帝位,您也愿意帮他们找个汉人祖宗,将他们过往罪责一笔勾销?”
他收敛笑容,目光如炬。
“您肯定会成功,但也注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