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想重掌朝纲,再行变法,只怕新旧两党都有人盼着他悄无声息地消失。
~~~~~~
绍兴十年,汴梁光复。
岳飞大军克复旧都,消息传开,天下振奋。
因官家赵构故意捣乱,加之岳飞、岳云父子刻意回避,士绅们想与岳家结亲的心思,一直未能得逞。
岳飞并未明确拒绝,只以“时机未至”、“需尊重小儿意愿”等语巧妙周旋。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这欲擒故纵之举,反倒让那些高门大户更是心痒难耐,求亲之心愈加热切。
虽然没有得到承诺,但士绅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向前线输送粮草、派遣能工巧匠,鼎力协助岳飞安定汴梁、恢复秩序。
甚至当岳飞启用“假死脱身”的秦桧(化名秦二)在收复的失地上推行“分田令”,以收拢民心时,这些士绅也罕见地没有激烈反对。
这并非北方的辽国土地,而是沦陷未久的膏腴之地,其中不少田产原本就记在这些士绅名下。
若在以往,莫说是动他们自家的地,便是动北方的地,他们也决计不答应。
如今为何能忍下这口气?
只因风向变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此刻“北伐中原”、“收复故土”、“南北一统”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是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洪流。
即便他们弄倒赵构,换上个听话的皇帝,再清算掉武将集团,新君为了稳固人心,也必然要继续北伐。
既然如此,不支持岳飞,还能支持谁?
韩世忠吗?
即便是个真小人,也愿意紧跟君子身后。
当然,韩世忠不是小人,只是与岳飞相比,他的德行差了那么一点。
毕竟,无论岳飞日后是继续做他的大宋忠臣,还是……更进一步,此刻投资于他,对士绅们而言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稳赚买卖。
即便岳飞最终选择忠君,他在朝堂的影响力也已无人能及。
他想急流勇退,他麾下那些凭借军功新晋崛起的势力也不会答应。
所以,即便岳飞本人无意,他也已被推到了这个位置。
支持他,哪怕只是维持现状,对士绅而言也并无损失。
从前他们支持文人治国,如今尝试支持一位能开疆拓土、甚至可能引领“军国”方向的强权人物,似乎也不错?
毕竟,域外还有那么多无主的沃土,那些土地,合该归于我们……归于华夏!
~~~
在士绅们不遗余力的协助下,汴梁城虽不及南渡前的极盛之景,却也迅速恢复了生机,断壁残垣被修复,街市重新有了人气。
于是,岳飞修书一封,奏请赵构还于旧都。
赵构回信写得极为体贴:“朕若北上,朝廷百官必然跟随,恐扰北伐大计,朕便在江南垂钓,北方诸事,鹏举可一言决之。”
岳飞看后,面色平静,未置一词。
旁边的岳云却是忍不住,当场嗤笑出声。
“若这话是在天幕现世之前说的,儿说不定真要赞他一句‘圣明远超汉高、光武、唐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