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畅通无阻!
宋军在给赵匡胤信里,要粮食、要兵。
又言明,已和辽军将领接触。
并且了解到这群将领,上到将军,下到百夫长,全是不受宠的贵族子弟,被发配到这边探路。
一旦路线稳定、收入巨大,他们就会被调走,辽国会替换人来摘桃子。
所以,我军与其交好。
即便不能让他们投宋,只要待之以诚,也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帮助大宋。
辽军将领在给耶律贤的信里也写明自己正在和宋军接触。
这群人是杂牌中的杂牌,好听点是来探路,难听点就是来送死的。
毕竟赵匡胤没有杀赵光义,让他出家。
又发配到倭岛来探路,想做什么,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只要待之以诚,许以重利,待他们返回宋国。
两国交战之时,在最重要的时候,只需他们倒戈相向、反戈一击。
即便他们不愿意回宋国,要和我们一起返回大辽,也能让赵匡胤丢脸。
最好的结果,就是赵光义投辽。
最差的结果,也有数千宋军投辽。
虽然他们没什么战斗力,但毕竟是宋军、宋人啊。
他们投辽,可以打击宋国的士气。
写好书信之后,宋辽两国将领还互相交换看了一眼,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随后一起载歌载舞,人手一个倭女,还有倭男殷勤伺候。
有的甚至是夫妻同时伺候一个,堪称大宋限定版“夫の目の前で犯する”
两军在倭岛的理念也很简单。
不愿意归顺,就宰了祭祀后世华夏亡灵。
愿意归顺,就根据能力、忠心程度,分个三六九等。
狗嘛,主人随便扔块骨头,它们内部就自己打起来了。
当然,太简单粗暴了也不好。
还是要搞一下精神文明建设。
于是,弘文和尚当上了“天子”,只不过是周天子。
两军将赵光义塑造成了宗教领袖。
赵光义姓赵。
赵姓出自嬴姓。
四舍五入,赵光义其实是始皇帝后裔。
嬴姓可以追溯至上古,乃舜帝赐姓。
嬴姓后裔在商朝时,还为商朝战死。
而孔子是宋国人,宋国乃是殷商后裔。
所以四舍五入,赵光义也是孔子亲戚的后裔。
道家祖师老子,他的父亲老佐,是宋国公室后裔。
大宋的国号为什么叫宋呢?就是因为知道了这层关系啊。
如今赵光义入佛门,成了弘文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