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封由孔鲋提议、叔孙通完善并笔录的关于统计国籍、族籍的策议,便呈至嬴政案前。
嬴政览毕,对李斯感慨:“若荀卿尚在,该多好啊。”
李斯闻言,面色古怪。
陛下,您该不是也想让我打着老师的名号搞什么“新法家”吧?
所幸始皇只是感慨,旋即命李斯抽调秦军办理此事。
再说那群围攻叔孙通府邸的儒生,已被孟家、颜家的人劝离,接至两家在咸阳的寓所。
在此,他们见到了孔鲋之弟孔腾。
孔腾厉声斥责孔鲋与叔孙通之行径,扬言不仅要将叔孙通逐出儒家,更要将孔鲋剔出孔氏族谱。
各家魁首亦表态:除非秦朝更改暴政,否则儒家子弟永不仕秦!
即便出仕,遇不合儒家理念之政令律法,亦当死谏或挂印而去,绝不同流合污!
此番表态,自然赢得满堂喝彩。
虽知仍是两头下注之戏码,但孔腾与魁首们的姿态,显然更合众人理想。
士人当有气节!
纵爵禄相诱、性命相胁,文人风骨不可丢!
尽管多数文人并无风骨,但并不妨碍他们自我感觉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孔腾痛骂孔鲋是后世那“没骨气的北孔”祖宗,而自诩为“有气节的南孔”一脉。
历史在此开了个玩笑。
按原本轨迹,汉高帝十二年,刘邦过鲁地祭孔,封孔腾为“奉祀君”,专司祀孔。
此为孔子后裔首次因奉祀受封。
虽其子孔忠未承爵位,但该封号成为宋仁宗至和二年设立“衍圣公”世爵的重要历史依据。
而孔鲋四世孙孔吉,在汉成帝绥和元年,被正式册封孔吉为殷绍嘉侯,负责奉商汤祭祀。
后,孔吉之子孔何齐又被改封宋公,也称殷绍嘉公。
负责祭祀孔子的是孔腾一脉。
后世的衍圣公,也出自孔腾一脉。
孔鲋一脉,西汉时居淮阳。
东汉时,刘秀重新册封,封地沛郡。
西晋时,封地汝阴郡宋县。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室衣冠南渡,孔鲋一脉也跟着到了南方。
此刻,历史偏差骤现。
历史,总爱玩这种修正主义的恶趣味。
北孔祖宗孔腾自称南孔,却指认“南孔”祖宗孔鲋为北孔。
南孔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后世的南孔和这个南孔不是一回事。
孔鲋的南孔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南孔,后世的南孔则特指随宋高宗赵构南渡的衍圣公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