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他娘的是个全才!”崇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毫无帝王形象。
他眼神复杂地盯着天幕,喃喃自语:“这般人物,若是生于大明……”
话说一半,却戛然而止。
他自嘲地摇摇头,天幕未现之前的自己,即便诸葛亮再世、岳飞重生,只怕也会被自己用废。
朝堂上的党争倾轧,早已让大明千疮百孔。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想起一个人来,倒是同时集政治家、科学家、神学家于一身。
崇祯忽然坐直身子。
“承恩,去传口谕给徐家子弟,要他们继承徐公遗志。”
“将来蛮夷提及牛顿,朕希望蛮夷说:牛顿不过是英夷的徐光启!”
王承恩正要领命而去,却又被叫住。
崇祯沉吟片刻,又道:“顺便传谕汤若望,让他写信去西洋,请那些科学家、神学家都来大明效力。”
“皇爷,朝臣们怕是会……”
“不满?”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那就让他们去论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错的!”
“如今女真未灭,他们再不满也得给朕忍着!”
他站起身来,踱步到窗前,声音低沉:“若不趁此时做些事情,待平定女真之后,朕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
清朝,康熙元年。
云南。
“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吴三桂恭恭敬敬地行礼。
永历帝抬了抬手:“大将军不必多礼。”
“朕说过,军国大事由你决断便可,直说无妨。”
吴三桂嘴角微扬:“臣想请陛下给景教教宗修书一封,以利相诱,请他们将牛顿、胡克等人送来大明。”
“再请陛下给国姓爷去信,让郑氏动用在西洋的底蕴,若利诱不成,便直接绑来。”
永历帝挑眉反问:“大将军,朕自然没有意见。”
“但若是以强力绑来,人心不服,不愿效力,岂非徒劳?”
吴三桂轻笑一声,“那牛顿最痴迷神学,如今这天幕显圣,难道不比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迹更有说服力?”
“况且他在西洋因出身所限,终究难登巅峰,陛下若赐他刘姓,何愁他不归心?”
顿了顿,吴三桂又道:“如今华夏虽乱,却非百年后那般积弱。”
“蛮夷对天朝上国仍存敬畏之心。”
“大明爵位,岂是英夷可比?”
“再说西洋蛮夷想要加大通商,总要有个中间人,牛顿再合适不过。”
“何况那汤若望降清已久,恐怕早已说动康熙小儿派人去请了。”
永历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便依大将军所言。”
“朕这就修书,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