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时候,哪怕是和挨廷杖的官员不对付的人,也得捏着鼻子送份礼,最差也得嘴上夸两句。
但官员都以和皇帝作对为荣,朕怎么办?
千古圣君也好、绝世昏君也罢,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忠心自己的人,都喜欢对自己说些其他人不说的真心话的人。
于是,密疏应运而生。
密疏是直接承给皇帝的,不署名,盖上银章封住。
而银章,是皇帝赐予的,每个人的印记都不同,只有皇帝才知道谁是谁。
这样你就可以对皇帝说些平时不方便说的话,比如给谁上上眼药、给皇帝表一下忠心。
不用担心传出去,坏了名声。
毕竟理论上,皇帝不可能把臣子对自己的私房话告诉其他人。
这是皇帝应该遵守的政治规矩。
当然,也有皇帝不讲武德。
万历:你在内涵谁?
万历朝国本之争,首辅申时行在外地,许国主持内阁事务。
许国和群臣商议以后,决定给万历上书,让万历给朱常洛办册封仪式。
因为内阁首辅是申时行,所以在这道上书中,许国将申时行写在第一位。
虽然没经过申时行同意,但是合情合理。
难道你申时行不同意立太子?
首辅申时行知道后,也无话可说。
但是他给万历帝上了一道密疏解释,大意为:自己在度假,啥也不知道,册立太子的事情皇帝您自己看着办,不要被那帮小人所影响了。
简单来说就是表忠心:我没参与讨论,他们上书没经过我同意,只是因为我是首辅,所以他们把我的名字写上去了,还写在最前面,我是忠心陛下的,您想立谁就立谁。
但是,这本密疏泄露了,闹得天下皆知。
天下大臣都是小人,只有你申时行是大人物是吗?
因为泄密,申时行的政治名声全毁了,只能上书辞官,灰溜溜的回乡。
那是谁将这道密疏泄露的呢?
打个简单的比方,明朝官员给皇帝上的字一般公文,就相当于工作群。
谁说了什么都是有记录的,大家都能看见。
但密疏相当你有老板的私人微信,可以和他私聊。
那除了老板,谁还能看老板手机呢?
抛开黑客,就只剩下老板娘和秘书。
但一般来说,工作的事,老板是不会让老板娘参与的,万历帝也不可能把官员密疏给后宫看。
那就只剩下秘书了。
但是,申时行密疏泄露事件,其中可能涉及泄密环节的太监,全都没有治罪。
秘书可以打着老板的招牌,欺负下面员工、吃回扣,老板不一定会治罪。
但你泄露老板隐私,我想没有一个老板能够忍得了。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泄密事件只可能是万历自导自演。
他很可能是想学他爷爷,嘉靖帝的大礼仪之争,拉拢一派支持自己。
但是万历学了个四不像,直接把密疏捅出去,希望拉拢到和申时行同样想法的人。
但没想到朝臣不吃这套,没人敢跳出来。
不仅没拉拢到人,还把支持自己的申时行逼的辞官。
万历:皇爷爷也是这样做的,凭什么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