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应了一声,很从心的没有追问若是无才,又怎么办。
不过,始皇显然低估了众人想当官的迫切心情。
榜上有名者,已经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咸阳。
以前没来,是怕被始皇斩了,但刘季都活的好好的,还当了始皇义子。
造反头子都没事,我们怕什么!
与其等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去投靠始皇。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始皇死后,大秦又像历史上一样二世而亡,也不影响。
手里有权造反,和手里无权造反,得到的回报能一样吗?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自愿前往。
比如:吕雉,她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只能听从兄长的意见,前往咸阳搏一搏。
再比如:张良,一路骂骂咧咧,痛骂嬴政无耻、不要脸、望之不似人君。
因为始皇发话,张良为大秦效力,立的功可以转给韩王。
后世箕子朝鲜之地,有个朝鲜和韩国。
张良干得好,始皇可以将后世韩国之地,赐给韩王复国。
干的特别好,后世朝鲜之地,也可以一起赐给韩王。
公元前226年,韩国贵族在新郑造反,始皇一怒之下,将囚禁的韩王安斩了。
嫡系被囚禁,远支散落民间。
但自从天幕出现,始皇又命人将韩国王室远支血脉,全部送到咸阳关押。
又将信与成,即韩王信和横阳君韩成认定为韩王继承人。
至于谁能继承,始皇说:韩国的事,应当由韩国人自己做主。
于是韩国宗室分化了成两派,一派支持信,一派支持成。
而两派都在争取张良的支持。
因为始皇让不让韩国复国,复国的面积有多大,完全取决于张良为大秦立下多大的功劳。
始皇还说,张良来了,哪怕不入仕秦国,只要待在咸阳,韩国宗室仍然可以保有富贵之身。
但张良不来,韩国宗室就只能入土为安了。
所以,韩王信也好,韩成也罢,不管是为了复国,还是为了活命。
抢到评论机会,就是催张良来咸阳。
没有抢到机会,就写信公告天下,让认识张良的人、知道他在哪的人,一定要劝张良,早日入咸阳。
人,只要有一丝丝人性,就会被道德束缚。
张良骂了嬴政,又骂两位宗室。
你们特么能不能有点骨气?
韩王信:不能。
韩成:没有。
项氏一族在往咸阳赶,而名义上死了、实际上还活着的项羽正蹲在海边思考人生。
都给他们重选一次的机会,他们还愿意跟着刘邦,甚至连自己手下的人,自己的亲族都要提前投奔他。
我是有多差?连族人都不愿意追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