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员立碑留匾、文人写诗作赋,到现代也成了正儿八经的古迹。
明清大修墓运动以来,中华大地上遍布着古代名人的陵墓。
尤其在历史悠久的华北地区,各种真假陵墓交相辉映,文献传说层层掩映,行走在乡间就能感受到群众创造力的勃勃生机。】
~~~~~~
评论区:
〖伪谱附会之风始于唐而兴于宋,尤其是宋,简直伪得离谱。〗
〖祠堂修建时间,可以反向证明家谱伪造时间。〗
〖这些都不算啥,与炎黄二帝逐鹿中原的蚩尤,在我们当地领导的努力之下,他的坟墓已经坐落在我们县了!〗
〖我家的族谱,前边几页是老族谱的影印版,也是明清时候的,开头直接给我干到周文王去了。〗
〖我们家现在的族谱是根据明朝人写的,明朝人是根据唐人写的,唐朝老祖追到汉初,汉初老祖追到燕汲子,燕汲子追到周召公。〗
……
北宋,元丰年间。
“介甫~”苏轼捏着嗓子,贱兮兮的声音在王安石耳边响起。
“哼,老夫死了,一把火烧了,骨灰洒进河里,不立衣冠冢。”王安石硬气的说道。
后人不是要争吗?
老夫连争的机会都不给你们。
“恐怕争的更凶。”
“洒在上游,下游的人会说水往低处流,下游才是介甫的埋骨地。”
“洒在下游,上游的人会说,鱼儿吐了介甫的骨灰,鲤鱼跃龙门带到上游。”
“乃至,河流湖泊的水,总是要往大海而去,将来海边的人还要争一争。”
“哦~~~对了,水会蒸发,到了九天之上,又成了雨水,洒满大地。”
“到时候,华夏各地,都可以说是介甫之墓。”
王安石神色不动,闭目养神。
任你苏轼如何调侃,我自巍然不动。
见状,苏轼小声叨咕道:“佛教也喜欢火化,未来会不会有人认为介甫是得道高僧,找几粒石子,冒充舍利子,再给介甫封个罗汉、菩萨?”
“苏子瞻!”王安石胡须尽抖!
苏轼不打不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怀民,救我。”
张怀民捂着眼睛,五指漏了个缝。
子瞻,委屈你了。
王安石病重,请医师查看,主要病因乃是心中郁气难解。
若非天幕出现,让他强撑着一口气,恐怕命不久矣。
因此除了喝药汤调理身体,还得想办法,让他将心中的郁气排解出来。
所以,一路上,苏轼总是调侃王安石、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
让王安石开心,亦或者让王安石骂自己两句,揍自己一顿发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