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哪怕鳌拜做了决定,也要得到康熙的允许,才会传达下去。
即便康熙不问,鳌拜也会详细的解释每条命令的原因和想要得到的结果。
康熙想起了三国演义的诸葛亮。
但用诸葛亮形容鳌拜,有些过于夸张。
康熙又想起了明史里记载的张居正。
“相父,请继续。”
废剃发令,开恩科,整军备之事,已经讨论完毕,开始实行了。
如今,讨论的是定人心。
让康熙娶朱明宗室女子为后。
最好是崇祯帝的女儿。
但唯一活着的朱媺娖被许配给了周世显,而且顺治三年就死了。
如果没死,让他们和离,娶为后,生个儿子,再好不过。
有名有姓的,都死了。
至于随便找一个冒充?
天下安定之时,倒是可以欺骗天下人。
现在用这种说法,简直是给敌人把柄。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天下太平,康熙又怎么可能娶朱明宗室女为后?
别说为后,连嫔妃都不可能。
所以现在只能往上追溯,看看哪位皇帝的后人还在世,并且够得上资格为后。
其实选择很多,比如南明的诸位皇帝,他们的女儿在世的很多。
但不能选!
选了就等于承认他们的法统,这是万万不能干的事。
崇祯死了,大明就亡了,南明的皇帝都是造反势力。
熹宗朱由校的三个女儿,全部早夭。
继续往上找,光宗朱常洛的女儿倒还有一个活着。
宁德公主朱徽妍,五十二岁。
再往上的就不用追溯了,基本都死了。
即便没死,年龄也太大了。
现在的问题是,康熙才八岁,宁德公主五十二,差的太多了。
八岁能让女子怀孕吗?
五十二岁还能生孩子吗?
所以,要么换个女子,不选皇帝后裔,选朱明藩王的女儿。
要么换个成年的皇帝,让他和宁德公主试试。
万一老树开花,怀上了呢?
但鳌拜强烈反对换帝,倒是让年幼的康熙心理多了一丝藉慰。
鳌拜无奈的说道:“选福王的女儿吧。”
福王朱常洵,神宗最爱的儿子,若没有大臣阻拦,他就是太子了。
虽然后来被南明追封为帝,但大清是绝对不可能承认的。
顶多娶了朱常洵的女儿之后,可以将南明弘光帝追封为大清王爷。
只要一年之内,诞下龙子,大清便有机会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