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你可以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建议,也可以指出义军的错误。
哪怕指着鼻子骂王小波都行,但必须是言之有物。
要有理,哪怕是歪理都成。
只要有理,是绝对不会因言获罪的。
王小波是茶商出身,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人话、鬼话都会说。
又极具个人魅力,否则也拉不起一支队伍,成为领导者。
从天幕中了解后世新国建立的只言片语。
别的我学不会,团结大多数我还学不会吗?
王小波还学会了分析矛盾,蜀地与赵宋朝廷是朝廷压榨,使蜀地民不聊生的矛盾。
所以,在蜀地,要大谈特谈赵宋昏庸之举。
出了蜀地呢?
当然也可以谈。
赵宋损天下而富汴梁,只是蜀地尤为突出罢了。
但兴汉军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推翻赵宋吗?
不!
兴汉军要像朱洪武一样,收复燕云十六州。
要像朱永乐一样,通商、下西洋,万国来朝。
否则还有什么底气说兴汉,顶多就是赵官家换成王官家。
所以,不仅要谈百姓与肉食者的矛盾,还要谈胡汉矛盾。
南地,重点谈百姓与肉食者的矛盾。
越往北,不仅要谈百姓与肉食者,还要谈胡汉。
前者吸纳百姓,后者吸纳士绅。
兴汉军中,多是农民、茶农、茶贩、匠人,些许读书人也是郁郁不得志。
矮个子里挑高个子,兴汉军中稍微称的上高门大户的只有王小波、李顺等寥寥几人。
而他们,也不过是小茶商而已。
苦命人,最能共情苦命人。
看了李安健的故事,众人一时默然。
人是一个很矛盾的个体。
比如坐在右手侧的反对派们,有小地主、商人、读书人、宋朝官吏。
他们有的是因为兴汉军对地主、士绅残忍屠戮,所以反对。
有的是因为忠心赵宋,所以反对。
他们的祖上、家族,他们听过的、见过的苦命故事,比李安健苦多了。
但他们也代入进去了。
人,左边是矛,右边是盾。
他们一边压榨着百姓,一边写诗可怜百姓。
见众人心情不佳,王小波轻敲桌案,“为了活命,去偷东西,是错吗?”
“偷东西违法,自然是错,法不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