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封疆 > 第439章 庙堂之高(第2页)

第439章 庙堂之高(第2页)

“他魏渊手持尚方宝剑,总督江南军政,连皇上都对他言听计从几分,拿什么约束?靠朱国弼那些哭诉?”

他站起身,在阁内踱步,眼神闪烁不定。

“不能再让他这么肆无忌惮下去了!江南一乱,漕运一滞,京畿震动!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魏藻德停下脚步。

“给我们在江南的言官打招呼,让他们上折子!弹劾魏渊‘擅改祖制’、‘与民争利’、‘任用酷吏’、‘扰乱江南民生’!措辞要狠,证据…可以‘风闻奏事’嘛!”

他顿了顿,补充道:

“另外,给朱国弼递个话,让他稳住阵脚。朝廷不会坐视江南糜烂。魏渊这把火,烧得太旺了,该有人给他泼点冷水了!”

“可是阁老,晋国公如今正是深得陛下隆恩,只靠那些言官只怕是难以成事吧。”

魏藻德撇了一眼心腹,用一种讳莫如深的语调调侃道:

“要不这个首辅的位置你来坐如何?”

“啊!卑职不敢!卑职食言了!”

“你记住,本阁能坐稳这个位置,靠的可是东林党。相反,东林党的天是老夫撑起来的,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担子也是老夫扛起来的。魏渊,再受宠也不过是陛下的棋子罢了,而老夫,是陛下的宰辅、是陛下的知己。”

魏藻德这话虽说有些嚣张,但却不无道理,他对崇祯心态的把握可谓细致到了分毫。按现在的话来说,魏藻德为崇祯提供的可是情绪价值,而且是万中无一的那种。

紫禁城,皇极殿。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明黄龙袍,身形清瘦,眉头紧锁,一双深陷的眼窝里,此刻正翻涌着复杂的情绪——疲惫、焦躁,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深入骨髓的猜疑。

阶下,数名言官御史正慷慨陈词,唾沫横飞,手中高举的奏疏如同讨伐的檄文。他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交织成一片针对远在江南的晋国公魏渊的声讨浪潮。

“陛下!晋国公魏渊在江南,名为整顿,实为酷政!擅改祖宗成法,拆分盐茶专营,致江南商贾惶惶,市面凋敝,此乃‘与民争利’之实也!”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痛心疾首,声音发颤。

“臣附议!魏渊任用爪牙,罗织罪名,动辄锁拿下吏,甚至公然在码头羞辱朝廷命官,致使江南官场人人自危,士绅离心离德!长此以往,江南恐生大变!”

另一名中年言官言辞激烈,手指几乎要戳破奏疏。

“陛下明鉴!魏渊所行新政,标榜‘普惠’,实则包藏祸心!其拆分经营权,引入贱商小贩,扰乱市场秩序,更与海外番商勾连不清,恐有资敌之嫌!臣恳请陛下,立罢魏渊,另遣贤能,以安江南!”

又一人出列,直接将矛头指向了魏渊的动机。

崇祯的指节捏得发白,骨节突出。他听着这些铺天盖地的弹劾,每一句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紧绷的神经上。

魏渊是他寄予厚望的能臣,是他派去解决江南钱粮这个大麻烦的利剑。江南的税银、漕粮,是维系这个摇摇欲坠朝廷的命脉!

魏渊也确实在努力,奏报上来的追缴税款数目可观…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麻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反对的声音?

崇祯的目光扫过阶下那些义愤填膺的臣子,又似乎穿透了殿宇,望向了遥远的金陵。

魏渊的能干,他是知道的。但能干是否也意味着擅权?意味着尾大不掉?

江南的士绅商贾,势力盘根错节,连他这个皇帝都忌惮三分,魏渊如此大刀阔斧,是否太过操切?是否真的不顾大局?是否在借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够了!”

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压抑到极致的烦躁,瞬间让喧闹的大殿安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带着帝王的威严:

“魏爱卿在江南所为,皆为朝廷分忧,为国库开源!江南积弊非一日之寒,矫枉难免过正!尔等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亦需有据!岂可因一时纷扰,便否定能臣为国操劳之心?”

皇帝的话,字面上是支持魏渊的。

殿下的魏藻德,嘴角却几不可察地微微勾起一丝弧度。他太了解这位多疑的天子了。陛下那紧锁的眉头,那眼中一闪而过的烦躁与猜忌,那“矫枉难免过正”中隐含的无奈和埋怨…

这些细微的神态,比任何明确的斥责都更能说明问题。皇帝心里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并且在这些连番的弹劾浇灌下,开始发芽了。

魏藻德知道,火候到了。

他整理了一下袍袖,不疾不徐地出列,大殿之上随着他的动作瞬间变的安静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