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养尊处优半生,虽知商贾逐利,却从未想过以这般气魄谋划商道,不禁将目光投向诸葛继亮,眼中满是问询之色,仿佛在寻求确认。
诸葛继亮折扇“唰”地展开,扇面上“商道纵横”四字墨痕未干。
他上前半步,长揖到地,态度恭敬:
“恭喜王爷!司隶大人此计,实乃神来之笔!举办盛会,
一则可收展位租金,长安东西市摊位必成寸土寸金之地;
二则能扬名四海,届时各国商队闻风而至,长安税赋将数倍于前;
三则积累人脉,天下豪杰汇聚,王爷贤名必定远播。日后再办元宵灯会、二月二青龙节等,皆可依此例而行!”
说到此处,他眼中精光闪烁,转向子墨道:
“司隶大人刚才说得什么设冠名、赞助之事,也可以收获商家重金酬谢,此等奇思,在下闻所未闻,当真让在下汗颜!”
子墨抚掌大笑,袍袖间隐有星辉流转,笑声爽朗:
“诸葛兄过誉!不愧百年世家的底藴一点皆透,若再邀文人墨客赋诗作画,以《长安美食赋》为引;
请画师绘制《盛世长卷》,将盛会盛况传于天下。如此,文化经济双收,何愁长安不兴?”
此时,苏叶见张道林眉头微皱,似有疑惑,便缓步走到窗边,轻抚长须,低声道:
“道公啊,你可知子墨此举深意?《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子墨以十万羊、万斤虫草为饵,看似是与雪域交易,实则是行‘仁政’之道。”
张道林轻摇拂尘,眼中带着探寻的神色,问道:“愿闻其详。”
苏叶望着天边渐暗的云霞,思绪仿佛飘向远方,继续说道:
“百姓乃国之根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子墨设百席流水宴,让百姓共享美食,此乃‘惠民生’;
商贾云集,交易纳税,充盈国库,此为‘富国强兵’。更邀西域诸国来贺,宣扬大汉威仪,此乃‘协和万邦’。这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啊。”
张道林微微颔首:
“原来如此。只是以盛会促商道,这般做法,倒是少见。”
苏叶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
“商道亦人道,《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待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教化自可推行。
小王爷此举,看似是商业谋划,实则是为大汉繁荣经济,长治久安考虑,实乃大才啊!”
张道林恍然大悟,手中拂尘不觉停了下来,心中对子墨更是敬佩几分。
他望向大厅中央正在热烈讨论的众人,烛火将子墨的身影映得高大挺拔,恍然间竟有了几分济世明君的风范。
二人相视一笑,不再言语,却已明了子墨的良苦用心,只觉这沉沉夜色中,似有曙光将现。
夜色渐深,大厅烛火摇曳,忽明忽暗的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这场从经书争夺而起的风波,竟在谈笑间化作长安城下一场改天换地的商道盛事。
刘荆摩挲着玉印的手指微微发颤,眼中既有兴奋又有忌惮;
楚王捻着胡须的手顿了顿,眼底的算计却愈发深沉;
巴桑顿珠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祷着雪域的未来。
子墨与刘荆的合作,也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即将在大汉朝堂与江湖商海,激起千层巨浪,在又会为司隶七郡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带来什么影响呢?。
当最后一盏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摇晃,众人散去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墙角处一只蟋蟀正振翅鸣叫,仿佛在为这场变革奏响序曲。
而远处的长安城,万家灯火渐次亮起,似繁星坠入人间,正静静等待着一场前所未有经济发展的繁华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