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民看过蜜蜂,就是普通的野生蜜蜂,但酿造出来的蜂蜜质量却很高,让他有些眼馋。
虽说他空间里也有蜂蜜,甚至蜂蜜也比眼前的要好。
但是,有一说一,空间里的蜂蜜是他从外面抓紧空间里面,繁殖开来的。
可是,不知道是空间里,花的种类不够还是蜜蜂本身的问题,酿造出来的蜂蜜,甜度太高,块头却不如眼前的蜂蜜。
并不是说蜂蜜越大就越好,某些方面超过一定范畴,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出于想要养出好蜂蜜的目的,周济民便一边帮着采蜜,一边跟王震旁边的几个养蜂人聊了起来。
多是请教,偶尔也说几句自己的养蜂心得。
后世,关于养蜂是有
很多技术书籍的,在今天之前,周济民也认为那些技术书本是非常有用的。
但,跟几位养蜂人交流过后,他倒是觉得,尽信书不如无书。
几位养蜂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曾经是辉煌过的。
房山这个位置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地处北方,但四季分明。
从春夏开始,到冬天来临之前,房山里的植物,基本上都会经历一轮花开花落。
大白梨、桃子、苹果等果子,在房山随处可见,这些果子的形成,都离不开蜜蜂的辛勤劳作。
有这么多充足的花蜜,经过养蜂人几代的传承和培育,现在的蜜蜂跟之前已经有大不同。
放在解放前,房山产出的蜂蜜虽然不多,但价格是京城地界最贵的一档。
“在过去,我们祖辈养的蜂蜜,都只是进贡到宫里的,你根本不可能在外面买到一滴。”
听着养蜂人颇为自豪的话,周济民若有所思地点头。
“是这样的,我想要两箱蜜蜂,带回去自己研究,可以吗?”
其实,他可以不问自取,毕竟漫天飞舞的蜜蜂,他可以非常轻松地收取,而且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但,这很不礼貌。
再说了,他更想要的还是技术,而不是蜜蜂。
尽管眼前的蜜蜂是几位养蜂人,经过几代人培育改良得来的优质蜜蜂,带回空间之后,应该就可以自我工作,酿造出他想要的蜂蜜。
可,不要忘记了,房山才是最大的宝藏。
而相比这些,如何管理、如何培育蜜蜂,这是系统而漫长的技术,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就好像是南方的袁老,改良杂交水稻,看似非常简单,实则难如登天。
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毅力和坚持,哪有后来亩产八百公斤的杂交水稻?
上一辈子,周济民还记得,当时他父亲还吐槽,每年都要买杂交水稻的稻种,死贵死贵的。
可,家人建议他,可以不买的。
被他一顿臭骂:不买这些稻种,我们全家明年吃西北风吗?
自留的稻种不是不行,而是收成确实不如买来的稻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了。
“兄弟,两箱够吗?”王震财大气粗,口气很大,也十分豪爽地表示,五箱够不够?
旁边的几位养蜂人,嘴角抽搐,但还是没有开口制止。
真是的,周济民可是在城里面啊,城里咋养蜂?邻居怎么看?蛰到小孩怎么办?
再说了,养蜂是要花蜜的,然而城里都是人和建筑,哪来的花?
“谢谢,两箱就足够了。”
周济民说的很诚恳,也十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