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她爷爷在天还没亮的凌晨,就担着药草前往鸽子市了。
可直到快中午的时候,依然没有卖出去多少。
常见的祛湿降火等药草,或者如灵芝等药材,倒是还算畅销,但这些东西,也不是经常都有啊。
所以,一天下来,也才卖出去几毛钱,比上山采药还辛苦。
每当这个时候,崔秀兰都想起年前,她偶遇到的那位大叔。
可惜,那位大叔在元宵节完成交易过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了。
没想到,现在快要到家的山路里,居然还遇到了愿意购买药草的人,简直就是喜从天降啊。
瞅见崔秀兰想要说话介绍药草的样子,张宛童赶忙拦住了,道:
“不要急着介绍先,小金鱼,你来看看,竹筐里面到底有哪些药草?都是什么药性药理?”
这就是要考较周淑敏了。
如此好的机会,张宛童怎么可能错过呢?
当然了,要不是刚才周济民提醒,张宛童也没注意到这些呢。
毕竟狭路相逢,谁没事去瞅两眼别人家竹筐装的是什么呀?
小金鱼走上前,仔细地观察起来。
崔秀兰
很是吃惊,她爷爷虽然是哑巴,也听不到,但能看得清。
一般的聋哑人,眼睛更加犀利,相当于耳朵和嘴巴了。
没一会儿的功夫,小金鱼就辨认出了竹筐里的药草。
总共有十六种,全是非常稀少罕见的药草,根治的疾病也一样,都不太常见。
当然了,也可以作为辅助药草,或者制作药膳等等。
虽说小金鱼年纪小,也才刚学习中医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但天赋异禀,记忆力又好,老师也负责任,所以能认出来,也很正常。
看到小金鱼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些药草的名字和药理,崔秀兰很是羡慕。
她也喜欢中医,更是痴迷于中医。
因为她知道,只有学会中医,长大以后,家里人生病了,她才能给家里人治病。
不像现在,她妹妹生病了,她却无能为力。
“老伯您好,这些药草您打算怎么卖呀?”
张宛童很开心,只不过她刚说完,两手放到口袋里,空空如也,心里顿时尴尬了起来。
崔秀兰没发现这些,只是说着价格,表示便宜卖,只需要九毛钱就可以了。
一旁的周济民,自然瞧见了张宛童的窘态,连忙开口道:
“宛童姐,我来付钱吧。”
他拿出一张一块钱的纸币,对崔秀兰道:
“小妹妹你好,不用找了,我想跟你说件事,你看看行不行?”
接过钱的崔秀兰,喜滋滋地点头应着,就听到周济民说,他妹妹是学医的,往后每周会进山挖一次药材,到时候希望她能帮忙带着她一起挖药材,问她行不行?
这件事,崔秀兰很不想答应,扭捏为难地低头不语。
周济民哪里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啊。
连忙又说道:
“我看你跟你爷爷应该经常采药,对附近的山林都很熟悉,只是希望你们能做个向导。当然,我们会支付你酬劳的,每次采药都支付你三毛钱,好不好?”
别以为三毛钱很多,其实一点都不多。
只要能让小金鱼学到东西,三毛钱多吗?
反正在周济民看来,是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