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们爸爸过来,就黏了上来,奶声奶气地说,爸爸可以讲故事了。
小金鱼她们也坐一旁竖起耳朵听着,老四则是拿起笔,准备记录下来。
对他来说,大哥讲故事,这就是很棒的素材了。
因为他大哥每次讲的故事都不同,对他也很有启发作用。
这次,周济民讲的是鬼吹灯的故事。
人点烛,鬼吹灯,鸡鸣灯灭不摸金。
说的是摸金校尉的故事,其实就是披着盗墓的外衣,真正讲的是古墓探险的神怪灵异故事。
其实类似这种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
尽管建国后不许成精,但建国前是可以的呀。
因此,周济民讲故事,直接把
故事背景放到民国或者以前的年代,从来不讲解放之后的事。
反正就是瞎扯澹的东西,纯粹为了逗乐家里的孩子。
三四岁的小屁孩,其实啥也不懂。
当下可能还记得,再过几天,估计就忘得七七八八了。
等到她们成年之后,还能记住某个片段,就非常厉害了。
拿周济民自己来说,他记忆中最深刻,就是还刚会爬的时候,在家门口的水泥地上爬来爬去,因为是一个雨后天晴的下午,天空多云,温度适中,非常宜人。
也不知道为何,就这么一个片段,他一直记得。
但更多的记忆,却完全想不起来了。
当然了,丁秋楠她们也会听。
周济民也会叮嘱她们,就在家里娱乐娱乐一下就好,不要拿到外面去说。
就跟之前的盘龙小说差不多,仅限在家里。
鬼吹灯的故事才刚开始没多久,三个小家伙就全缩在她们爸爸的怀里了。
小脸蛋很是害怕,却又很想听。
“爸爸,古代真的有盗墓贼吗?”
“他们长什么样呀?是不是很凶呀?”
“为什么要挖坟墓呀?坟墓又是什么呀?”
每次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
三个小家伙,轮流询问。
丁秋楠瞪了她们一眼,让她们别说话,乖乖听故事,要不然爸爸就不讲故事了。
这个威胁就挺好的,她们马上就安静下来了。
鬼吹灯的小故事不长,但不能完全照着读,还需要删改一下。
讲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周济民嘴巴有些干,周清怡动作很快,爬起来就来到一旁的桌子,把水杯递给她爸爸:
“爸爸喝水。”
“小怡真乖,谢谢小怡,快坐来。”
“爸爸,我也好乖的。”
小不点十分幼稚地来了一句,他妈妈一巴掌拍在他的后脑勺上,笑骂道:
“就知道争宠,平时就你最不乖了,还敢撒谎是不是?”
母老虎一出手,小不点顿时秒变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