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错这种工艺,早已失传,在历朝历代都很少见,更别说复刻出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哦,不愧是华爷,原来您认得这件古文物啊?那可真是太好了,宝物总算不会蒙尘了……”
卖家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青年,很瘦弱,跟电线杆似的。
但开口就不像是一般人,能说会道的样子,也不知道为何会闹得如此凄凉。
只不过,这些都是人家的私事,周济民可没有兴趣知道。
“呵呵,宝物是否蒙尘,跟我没有关系,我只是一个二道贩子而已,也是替人办事的。”
周济民玩味一笑,压根就不接对方的话。
对方不过是想加价而已,他又不傻,怎么可能乐意?
就这个光秃秃的家庭,要说对方不急着变卖家产,谁会相信?
听到周济民的话,瘦弱青年顿时尴尬一笑,连忙继续补救,卖力夸赞着齐国车饰的珍贵之处。
这就显得十分外行了。
文物珍贵与否,可不是卖家天花乱坠地胡说八道一通,如果是这样,那么卖的多半是赝品。
在古玩这一行当里面,什么套路都有,没有火眼金睛,打眼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真正的玩家,遇到真货,一般都是沉默寡言。
到了讨价还价的阶段,也不会出高价,防止卖家‘醒’了过来。
当然,周济民刚才脱口而出地把车饰的来历道了出来,算是给对方一个拿捏的理由。
奈何这个青年有点愚蠢,不太熟悉古玩交易的玩法,才会像常人推销物品一样去推销这件齐国车饰。
明显就是要贱卖这件车饰。
“不急不急,我看您应该还有其他文物,要不拿出来我再看看?”
周济民很澹定,可对方却有点急。
被他这么一说,青年这才尴尬一笑,意识到自己多少有些鲁莽了。
这才收拾了一下心情,然后推开了里面的另外一个地下室。
室中室啊!
真会玩儿!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什么,毕竟现在也只是六五年而已,往前推二十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虽然说战火的炮弹几乎没有落在京城,但谁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呢?
狡兔三窟的道理,大家都懂。
有条件的家庭,谁家不会做完全的准备呢?
走进里面的地下室,里面还有一些黄金和古玩瓷器。
只不过,周济民仅仅只是扫了一眼,就嫌弃地皱眉道:
“这些东西都很不错,不过,我们还是商量一下外面的那架车饰吧。”
瘦弱青年应该也是听说了周济民喜欢收购黄金,所以才没有把黄金拿出去外面兑换。
毕竟相比较而言,跟周济民兑换黄金,拿到手的钱会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