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暖炉烧得正旺,殿中弥漫着淡淡的炭香。
昭宁帝杨起正坐在龙案前,专注地批阅着奏书,烛火在他的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影。
旁边伺候的戴权身姿笔挺,目光时不时扫向殿门,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进入殿内,快步走到戴权身边,附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戴权微微点头,脸上神色却有了一丝变化。
杨起自然注意到了这一幕,他放下手中的朱笔,抬眼问道:“发生何事?说给朕听听!”
戴权赶紧恭敬地弯下腰,说道:“陛下,华贵妃娘娘带着三皇子殿下在殿外求见!”
杨起闻言,抬眼看向殿门,略作思索后,沉稳地吐出一个字:“宣!”
戴权领旨后,快步来到殿外。只见华贵妃薛宝钗身着华丽的宫装,头戴凤冠,气质优雅而高贵。三皇子杨皓则被乳娘抱在怀中,粉雕玉琢的小脸上带着好奇的神情,正四处张望着。
戴权微微躬身,说道:“贵妃娘娘,陛下让您进去!”
“多谢戴公公!”薛宝钗轻声道谢,然后莲步轻移,向殿内走去。乳娘抱着杨皓紧随其后,脚步轻盈而小心。
进入养心殿,薛宝钗带着乳娘和杨皓跪在地上,恭敬地行礼:“陛下万安,臣妾见过陛下。”
杨起放下手中的奏书,目光落在薛宝钗身上,温和地说道:“平身吧,今日怎么带着皓儿过来了?”
薛宝钗站起身来,莲步轻移,走到杨起身边,微微福身,眼中带着一丝期待和恳切,说道:“陛下,臣妾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杨起看着她,饶有兴致地问道:“哦?何事?但说无妨。”
薛宝钗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眼看就要过年了,臣妾进宫多年,甚是思念家中亲人。想在大年初二回薛府省亲,带着皓儿一同回去,不过夜,当天就回宫,还望陛下恩准。”
杨起听了,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他的目光透过窗户,看向外面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一方面,他理解薛宝钗思念家人的心情,毕竟她入宫多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另一方面,他也担心三皇子出宫会有诸多不便,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那可不是小事。
薛宝钗见杨起没有说话,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她偷偷看了一眼杨起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臣妾知道宫中规矩森严,但臣妾实在是太想念家人了。而且臣妾会安排好一切,保证不会有任何差错。皓儿也许久没有见过外祖家的人了,让他去见见亲人,感受一下亲情的温暖,对他的成长也有好处。”
杨起收回目光,看向薛宝钗,说道:“贵妃,朕理解你的心情,只是三皇子身份尊贵,出宫一事需谨慎考虑。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朕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薛宝钗听了,心中一紧,赶紧跪下,说道:“陛下放心,臣妾会安排得力的人手保护皓儿的安全。
而且薛府也是世代簪缨之家,家风严谨,不会有任何闪失。臣妾只是想让家人见一见皓儿,让他们也能分享这份喜悦。”
这时,一直被乳娘抱在怀中的杨皓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他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叫着,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殿中的沉默。
杨起看着可爱的杨皓,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他站起身来,走到杨皓身边,轻轻摸了摸他的头,杨皓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了几颗小小的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