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知道自己能够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就不会对如今怎么选都是史的日子感到不满,但这话也就是能够形容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的时候。
如果日子真的怎么也过不下去了,那怎么可能还需要对比?
其他人也都大吐苦水,纷纷表示对这样的评价的赞同。
“但是让咱们现在就去起义,那也是做不到的……”还有人如此道。
但周围人倒并不觉得他这话是退缩或者泼冷水,而是都深表理解:“那可不,只要日子还能往下过,谁脑子进了水非要去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咱的日子还能过,虽然……唉,但是现在确实也还不至于就到了那个地步……”
选择起义,可不就是吃力不讨好么!
固然,如果选对了时间,就是在天下百姓基本上都忍不下去的时候起义了,那么至少是能够把那些高高在上硬生生给大家喂史的达官贵人们给掀翻,让他们全都去死,但是基本上也就是这样了。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利益,那基本上是没有的。
——长久日后,能够真正成功的普通的起义军能有几个?现在看来,算上秦朝末年的那一次,也就是两次而已。
而起义,且是在王朝末年发动大起义的普通百姓有多少,发动起义的次数有多少?
不说图谋那什么天下大位,只说想要建功立业,成为新朝的功勋,那也是难上加难,万中无一——既要能够在这生死战场上搏杀出来,又要跟对了队伍,确实是最后获胜的那个队伍……
更不要说,那些时机不对的起义,或许能够掀起一定的波澜,但最终总还是被镇压了下去。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哪个普通百姓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可笑,明明人们都是这样想的,可朝廷却不愿意想明白,天天觉得就有人热衷于起义,就是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会起义……”还有人顺带着开始发泄对朝廷的深深怨气。
他们这些见识不多的小老百姓都能想到这些,就不信那些读过书的朝堂上的官员们不懂,可他们偏偏故意不懂……
【万历年间,冀州人、皮工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为闻香教主,白莲教也能被称作闻香教,而王森扮演的角色其实类似于当年的韩山童,其教徒遍布南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多个地区。】
【万历四十二年,王森不幸被捕——一说是在京城传教期间被捕,一说是他直接组织教徒暴动时被捕,总之被抓后死于狱中。】
【但王森虽然身死,他的信徒们却依旧存在,他没有儿子,但是有自己的弟子,名叫徐鸿儒,乃是巨野人。】
【天启二年,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徐鸿儒联合景州(河北景县)的于宏志、曹州(山东曹县)的张世佩等人,共同起事,几人约定在中秋时节起兵,但未料计划泄露,于是,徐鸿儒不得不提前发动——五月十一日,起义正式开始。】
【关于这个时间提前,也有人认为是当时徐鸿儒认为几方配合不好,不如自己干脆提前单独起义。】
【起义之后,起义军一路高奏凯歌,他们头上缠着红巾,众至数万,先后攻占了郓城、钜野、滕县﹑邹县﹑峄县等多个县城,以及位于漕运要道上的夏镇,还开始进攻兖州、曲阜等地,很快就控制了山东境内运河沿岸的大量地区,从而成功阻截了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