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遭逢如此大变,那么京畿地区驻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也就不奇怪了——至于说重建,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刘彻赞许地看了眼儿子,点点头:“确实应当是如此。”
当年的土木堡之变,产生的影响绝不只是朝堂上两个皇帝的争斗,更有对明朝整体制度和军队的深刻影响。
不过,能够走到正德年间开了边军内调的先河……明朝出现问题的,不只是军队,造成这一结果的,也不只是土木堡之变的影响。
他有几分感慨,又有几分教导儿子的意思:“这一项制度的崩溃,其背后绝不只是这一项制度,更有牵带的无数制度条例……而一个王朝的崩塌,其实也就是无数制度条例的渐渐崩溃……”
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啊!
等到真的开始明确出现了一些制度的崩溃的时候,就已经晚了——虽然也不能说就一定没有救回来的可能,但是想要做到,何止是千难万难!
这样绝对出色的君主,古往今来能有几个?能够和君主配合的贤臣群体,又有多少?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王朝而言,这种“已经晚了但是还能救一救”的时候,往往是不会有那等力压一切的顶尖君主的。
“土地兼并的风潮盛行……”刘据自然听明白了刘彻的话,认真思考,“这也会加重明朝的制度崩溃,不,应该说,这既是制度崩溃的一个表现,也是导致制度崩溃的一个原因……”
“明朝的军队是有屯田的吗?”他抬头询问刘彻。
刘彻知道刘据想要问什么:“仿佛是有军屯的制度,也有军户的制度。”
刘据便不说话了。
土地兼并,必定会导致小民生计进一步困难,然后导致起义活动的出现概率要比正常状态下更高;结果就是,百姓生计困难,遭遇大灾或者地方官府为非作歹的时候,会倾向于直接造反,这种做法又会给朝廷的财政增加不小的负担,继而可能导致朝廷的财政出现问题……
而如果说朝中真的没有钱了,那朝廷和官府如何运转?军队的饷银从何而来?赈济灾民的钱粮又从何而来?……
当然,明朝还有军屯,还有军户。
可是一旦这种土地兼并的浪潮兴起,甚至还是皇帝带头,那么,难道军队的屯田就不会被兼并,就能够成为例外吗?
刘据不这么觉得。
他只知道,有些时候,只要开了一个口子,那为了利益,很多人的胆子可是能够大到难以想象的。
明朝……不说已经知道了其享国二百余年,只说这一段内容所代表的含义——如果日后没有什么力挽狂澜的人物,那么,从这个边军内调的先河开始,颓势就渐渐要明确显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