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棣能够搞出来这么大的动静,这里面要是没有点什么猫腻、没有什么别的人送过来的东西——好哇!朱元璋他是根本不会相信的。
而最后可能的原因,就是,除了朱棣这么一个打出了旗帜亮明了打算和立场的人外,,藩王们——特别是在北疆的这些藩王们,也都是暗地里面掺和了一脚的,是暗中选择了支持朱棣,而不是作为皇帝的朱允炆。
但他们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理由。
反正那个朱允炆还在疯狂削藩,自己就算暗中投靠过去能有什么好?而且那还是个小辈……
要是咱们知道这些话是能说的,这些事情是能做的,那我们就选择支持你——毕竟,你还是我们的兄弟,大家还有着多年的情分,如果真的上位了,总不至于说就要直接把我们的情况变得比现在还差吧?
简而言之,大家都觉得,跟着朱棣,藩王们的日子能够更好过一点,情况会比在建文帝朱允炆手底下更加舒服一点。
但是,真的吗?
朱元璋忍不住想要冷笑一声。
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样子,自己可是清清楚楚。
老四虽然比不上太子,但作为年长的皇子,还是和朱元璋有些相处的时间和经验的,也因此他是个什么心理会有什么想法,朱元璋也能推测出来。
——这些支持了朱棣的藩王们,朱棣当然不能直接对人家下手,要把人家弄死了了事儿,要是这样做的话,那名声可就太差太差了,几乎就能臭不可闻起来;
可问题是,不直接下手,难道就没有其他处理的方案了,只能继续任由藩王们镇守边疆,对朝廷的态度马马虎虎,爱怎么样该怎么样吗?
当然不是!
不能下死手,不能太激烈,不能显得太过没有素养……但是,如果说下死手,大概只有那么几种方法而已;但想要下手而不下死手,那方法可是海了去了!
比如说,削减削减藩王们的军队力量;比如说,把藩王们的封地换一换,让他们跑去别的地方,在地方上斩断藩王们的根基和联系……
总之,方法多多,多种多样,,既可以软刀子割肉,也可以长时间放血,总之,能够逐渐地削弱藩王们的真正权力,逐渐把藩王们变成一个个看着好听的名头,但是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权力……
如此,藩王们就不能和朝廷对抗了。
不过,这样也不是不行……
朱元璋思忖着,如此一来,虽然藩王们估计是要丧失相关的兵权以及其他政治方面的权力,但是至少性命和荣华富贵是能够保证的。
如此一来,他老朱家的子孙后代们能够过得顺顺畅畅的,也还可以。
当然,如果没有了藩王镇守北方边塞,这边就会出现空缺,这个空缺可必须得填上——迁都,也是为了填补缺口?
至于说那什么见鬼的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权当自己没听见没看见,不然还能如何这种事情还有多少要计较的必要?
……不过,有件事情倒是非常有计较的必要。
标儿英年早逝,朱允炆也是个不太行的,玩儿丢了江山,说不定还坑了大明一把,他也就罢了,但是标儿的身后香火祭祀这方面呢?
【接下来,是仁宣之治。】
【仁宣并非年号,而是两代皇帝的庙号组成,分别是明仁宗和明宣宗。】
【明仁宗,朱高炽,朱棣嫡长子,在朱棣驾崩后即位,在位时间只有十个月,但在他在位期间,推行的政策并不算少,整体上都偏向于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方面。】
【比如,他平反当年的许多冤案,赦免了不少建文旧臣,废除了不少苛政;停止皇室采办珠宝、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征战息兵养民——没错,在永乐年间,朱棣其实一直在大规模动兵,他本人还曾经御驾亲征,次数属于是相当多的那种,但同时,对明朝内部造成的经济压力也相当大。】
【此外,朱高炽减免赋税,无偿赈济灾区,又开放了一些山林河湖让农民们打渔狩猎——是的,不要忘记,古代的山那都是有主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跑过去打猎抓兔子之类的。】
【总之,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短暂,但是他确实开启了仁宣之治,休养生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以及,关于朱高炽的死因,那就是——死因不明。】
【前三天,朱高炽还在“日理万机”,从有些不舒服道最终驾崩,时间只有两天,完全属于暴死。而一定要说的话,关于他的死因,后来有几种猜测:纵欲过度引发心脏病,纵欲过度吃丹药,被朱瞻基谋杀,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但总之,笼罩有死亡疑云的明朝皇帝不止他一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
【接着,便是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炽的嫡长子,朱高炽驾崩后即位,在位时间十年,不长,但是也还可以。】
【登基后,他继续休养生息的大方向,完善了多项制度,包括内阁、巡抚、监察等方面,整顿吏治和财政,削减冗官冗员冗余机构,推动了最后一次郑和下西洋,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有一部分人认为,仁宣之治时期,其实是明朝国力最强盛且政治最清明的时期,如果和永乐合称的话,那就是永宣盛世。】
【至于说朱瞻基在位十年驾崩,其实也算是英年早逝,大约是三十七八岁,不过他是病逝而非暴亡,只不过,具体是什么病,依旧是一个谜,无人知晓——从发病到身亡,不过十余天,在驾崩半月前依旧能正常处理政务。】
【所以,非要说的话,朱瞻基其实也能算是一个死因不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