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还思考着大明灭亡之事,想着大明灭亡之时,还能有那样忠心耿耿的宦官劝说皇帝,也算不错——虽然很不乐意提起这个话题,但朱元璋也确实清楚,天地下没有千秋万代的王朝,古往今来就没这个情况!
就算是昔年的周朝,后半截都不能完全算是周朝了。
当然,心里面清楚明白是一回事儿,心里面存在侥幸心理又是另一回事儿——也正是因此,朱元璋想要让自己老朱家的子孙后代代代都能享受荣华富贵,永远不用挨饿受冻,永远都能富贵尊荣地活下去。
并因此制定了藩王制度。
要是万一呢?万一大明长长久久了呢?那他老朱家的子孙不就能够永远舒舒坦坦了吗?
可心里面,朱元璋其实也清楚这八成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也不是没有思考过大明覆灭的事情。
真的,他思考过的!
他想过大明的落幕,综合历史上的种种情况,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只要别像是北宋那个完蛋玩意儿的结局就好。
看,他这个要求高吗?不高吧!
其实早在了解这些历史之前,朱元璋的要求可没有这么低。
他原本的想法是,怎么着,大明也得能够有所存续吧?比如说,哪怕守不住中原大地了,那也可以退居一处,休养生息,然后缓过气来后,东山再起,重返中原,重掌天下!
天底下没有永远存续的王朝,但是天底下有中间衰落然后复兴的王朝啊!汉朝不就是这样吗?
那还是汉朝后来运气不好,要是运气好的话,三国时期再次兴起,然后统一天下——这样一来,天下就又是汉家天下了!
所以,最开始,朱元璋心里面对大明的期望其实是类似于汉朝的。
不指望大明能够一帆风顺长长久久,永远兴盛,永远存续,但是大明完全可以走汉朝的路子,最开始的兴盛过后,逐渐衰败最终覆亡,但是子孙后代分散在各地,大家重新集结,招兵买马,然后再建大明江山!
多好!
——其实,这也是朱元璋制定了如今的藩王制度的一个原因。
他是希望这样的藩王制度能够在让老朱家的子孙后代富贵荣华的同时,帮助朝廷镇守一方,稳固江山社稷,加强朝廷的统治;同时,如果真的走到了大明覆灭的地步的时候,这些地方上的藩王就占据一定优势,可以迅速起兵,参与到风云际会中,然后把大明的江山再夺回来!
不过,在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王朝覆灭的情形之后,特别是北宋那两个神奇存在之后,朱元璋就觉得,自己的要求好像有点高,可以往下调一调——毕竟,两汉也就这么一个两汉,没有第二个。
他不能说大明一定能够成为第二个东山再起的王朝,但是他只希望,大明不要成为第二个闹出来徽钦笑话的王朝。
真的!
他老朱受不了的!他觉得自己虽然历经千难万险,见过各种世面,可要是子孙后代中真的出现了这种东西、真的在大明覆灭的时候走了北宋徽钦的老路的话……他接受不了,他承受不了。
可是现在他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