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吧开始吧,要不然这都过去多久了……”有人已经不想等下去了,只想着赶紧看到结果,然后看后续的发展情况。
还有人已经开始操心这种方面的过程了:“这登基流程……有啥?”
“肯定是要祭拜一下天地的,然后要拜一下祖宗……要拜祖宗那应该就得建庙,皇帝的那个庙叫,叫太庙!”有人仔细地想了一下,道。
“对对对,肯定得祭拜一下祖宗,祭拜一下天地的,这可是正事儿,是大事儿,不可能没有!”
说到这个祭拜先祖和天地,不少人顿时觉得找到了自己比较了解的地方,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
要说皇帝登基的其他流程,他们也不清楚,但是这个祭拜祖宗天地,这种事情不管放在谁家都不可能少得了——就是家里面发生个什么大事儿,都要拜一拜先祖,让先祖知道这件事情,同乐或者庇护一下家人,更何况是当皇帝这种天大的事情?!
至于说祭拜天地,那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确实不这么做,也没那个条件这么做,但是皇帝嘛,貌似就是经常要这么做的。
“你们说,那明玉珍称帝以后,他国号应该是什么?”还有人对此甚为好奇,都等不到揭晓答案就要自己提问了。
不少人摇头,这种东西,他们怎么能够知道?就算是猜,那也没个准头,谁知道明玉珍要用什么字眼来作为国号?
“……会不会是蜀啊?”有人道,“他不就是控制着川蜀地区嘛,这地方我听说以前就有蜀国的名号,而且大家也一直叫那边蜀地蜀地的,要是直接把国号定为蜀,好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个猜测确实有几分道理,大家点头,决定纳入备选答案之中。
——没错,经过这么多个故事,又从谈天上看见了那么多事情,大家在搞推测方面也越来越有章法了。
虽然不一定有多么广阔的思维、深厚的知识底蕴、对人性人心的敏锐把握……但至少在流程方面,百姓们真的是越来越规范完善起来。
就像是现在,已经有择选可能性高和低的猜测,然后分开记录的习惯了。
至于说怎么记录……那就看这片地区百姓们的经济情况了。
“也可能用明……反正他就姓明不是,虽然后来还有个明朝,但我看着朝代里面重复的也不少……”另一个人也道。
这个猜测虽然感觉没有之前那个靠谱,但也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但仔细盘算盘算,好像还真的没见过用开国皇帝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的啊。
不然的话,那唐朝就不应该叫唐朝,而应该叫做李朝,虽然非要说的话也能这么指代唐朝……
“我觉得其实也可以叫汉朝,反正汉人嘛,中原嘛,叫汉朝也不是不行。”
“可那陈友谅不是自己的国号就是汉吗,算下来他那边可以叫做陈汉……”当即有人反驳这个想法,“明玉珍不管真心假意,总归是和陈友谅撕破脸了,而且还摆出了敌对的不死不休的架势,他怎么还能用陈友谅用过的国号?不嫌膈应?”
那人便摇头:“哎呀,你这可就说错了!既然是汉朝,那当然是要追溯到当年汉高祖建立汉朝的那个汉朝,和陈友谅这个汉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