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点头。
他原本也猜测过,作为一个一无所有起家的人,朱元璋后来到底是怎么夺取并且坐稳了这个天下的,现在看来,朱元璋的脑子那确实非常清醒。
——夺取天下并且坐稳天下,自己的军事力量强硬是必要条件,但有了这个条件也不能直接等于就能够坐稳天下。
这其中,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况且,想要军事力量强大,所需要的条件也相当多呢。
放在这个时候的大汉,那就是绝对不能无视掉那些地方豪强们,也不能直接彻底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不能无视掉他们的利益需求、他们的力量、他们在乎的东西……
虽然自己是挟开国之威的开国皇帝,但是也不能完全铲除这些人的——想要从中分化,拉一批打一批,这没问题;想要干掉一些出头鸟来个杀鸡儆猴,然后推动自己的政令实施,这也没有问题。
但如果要全面无视这些人,或者站在整个群体的对立面……那是真的不行。
而后来,元朝明朝的时候,大约是没有大汉现在这个意义上的地方豪强门阀士族了,但是这些地主们,同样不能被忽视,也不能敌对。
像是元朝,为什么还能苟延残喘上个几年?
不就是因为诸如察罕帖木儿、李思齐这样的地主群体在地方上自发组织了武装,对抗那些起义军吗?元朝朝廷抓住了这根浮木,把这些浮木及时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然后,换来了几年的好日子。
这就已经能够充分证明,这些地主们具有的力量了。
虽然不能说能够让元朝起死回生,但是却能够在元朝已经晃动的时候强行让其稳定下来一段时间;在元朝朝廷军队对起义军都没多少胜算的时候,却能够从起义军手里面抢回来一些地盘……
朱元璋,要是最后想要夺得天下、坐稳皇位,那么就一定不能忽视掉这些人,不能和这整个群体站到对立面去。
而显然,他是知道这一点的。
像是康茂才这样的地主武装,朱元璋接受了他的归降,让他继续带领旧部……这既是体现了朱元璋对于归顺之人的态度,也是侧面体现了朱元璋对于那些投向自己的地主群体的态度。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他后续的一些路就会好走许多。
【他直接带兵深入,来到了江东桥,发现这竟然是一座石桥,又久久不见康茂才的身影——才知道中计了!】
【陈友谅当即想要率军紧急撤退,但朱元璋所部早已埋伏在了他的必经之路上,最终陈友谅大败。】
【因为交战的地方在水湾之中,所以还有一个涨潮退潮的问题——当时,正值退潮,陈友谅的大量船只因而搁浅,因为无法乘坐船只及时离开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最终,陈友谅只能损失了大量兵力、船只,乘坐小船仓皇逃走。】
【而朱元璋所部乘胜追击,又在慈湖(浙江宁波江北区慈城镇)追上了陈友谅并击败了他,之后,接着在采石矶——这个徐寿辉身死之地——追上了陈友谅,又一次大败陈友谅,逼得陈友谅不得不放弃太平,逃往了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