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想要迁都这种事情,本来就不是小事儿——当然,在这种乱世之中,可能某种程度要比太平时日突然要迁都简单一些,但总归不是小事。
徐寿辉想要迁都,可能是看上了龙兴路的地理位置比现在的地方好,也可能是认为在那边自己的力量能够得到发挥和发展,从而抗衡陈友谅……
可陈友谅是不会同意的。
龙兴路是他打下来的地方,怎么也是要培植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要是真的迁都过去了,徐寿辉会不会安插自己的人?陈友谅固然架空了徐寿辉,但也并没有将他完全变成毫无反抗能力的傀儡,到时候,龙兴路的情况必然要有些变化。
因此,陈友谅必然不会同意。
且,如果说龙兴路那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那他就越发不可能同意。
而徐寿辉最终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决定要前往龙兴路,还是自行前往……李世民也只能说,这确实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如果说徐寿辉是从明玉珍的上书和种种表现中认为,自己还有其他支持自己的力量,譬如明玉珍,那显然是脑子不够清楚——明玉珍看起来确实是支持并且效忠徐寿辉的,但是那也要看他人在哪里!
徐寿辉身在这上面说的江西一带,陈友谅也在这边,而明玉珍却远在川蜀地区,就算是支持,又能有什么用处?能在发生什么惊变大变或者大事的时候及时赶到徐寿辉的身边,给他有力支持吗?能在徐寿辉发生危险的时候调兵保护住他吗?
都不能。
而陈友谅,显然也不是个什么会因为远在川蜀的明玉珍而对徐寿辉心生顾虑的家伙。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明玉珍这个所谓的支持,也只能当个字面意义而已,实际用处不能说屁也没有,但确实不多。
徐寿辉要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坚决前往龙兴路,几乎是要和陈友谅正面对上……那真的只能说一句,脑子确实不够。
虽然最后被陈友谅所害,可是换个角度想,他死的也不是那么冤。
皇帝这个位置,就是这样——如果这个人能力不足,德不配位,那么最终一定会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如果是普通百姓,普通身份,德不配位的结果可能也就是失去一个活计、失去一个经济来源……但是地位越高,身份越贵重,德不配位的后果就越严重。
古往今来,何曾见过亡国之君有多少好下场的?又有几个在皇位争夺中失败的人有好下场的?
至于说徐寿辉可能是因为觉得陈友谅快要对自己下手了,所以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因此决定前往龙兴路……李世民还是只能给出一个脑子不够的评价。
都知道陈友谅对自己图谋不轨,可能要杀害自己了,还不小心谨慎、周全谋划一番?就算要兵行险着,那也是要讲究基本法的啊!
总之,徐寿辉的这个决定确实不怎么高明,而最终成为了他的催命符——他最后的这点子人手,也因为这件事情折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