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啥啊?你老婆不是我们锦绣乡的吧?”
“我三大娘,就是锦绣乡王家村的人!我给三大娘的侄子,当干儿子总可以了吧?”
“呵呵,你就不怕你们村的刘剑斐同志,对你有意见?”
“我们是一个村不假,但他可不是我三大爷!”
杨秀明的入赘行为,对徐敏、纪鹏之外的25个人,像是打开了一扇门。
一扇留在锦绣乡,绝不回原单位的门。
因为他们对锦绣乡,都有了深深的感情。
早就习惯了,当前的这种工作节奏,尤其是高度有效的工作环境。
每每看到被帮群众解决问题后的笑脸,他们都会徒增强大的成就感。
当然。
各种和绩效工作挂钩的隐形福利、尤其李系基层干部晋升踏上的快车道,在其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来“升官发财”的干部,也不是好干部。
尤其想到自己被“结业”回到原单位,继续过那种以勾心斗角为主的工作生活,他们就有种说不出的恐惧。
可以肯定的是。
这28个青年干部,当初能来锦绣乡学习,那都是被刘剑斐等人看好、着重培养的骨干。
结果——
就在刘剑斐等人都“倒李”时,他们却为了自己的前程,背叛刘剑斐等人的行为,是让人愤怒,不齿的。
这又怎么样呢!?
大家都是成年人,很清楚哪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走的。
至于有人会问:“杨秀明等人,会不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一点,隋唐早就想到了。
他为什么选择在周四开会、要求南娇集团等企业今天张贴通告、以长青班会成员的身份,独自邀请李太婉“访锦绣乡”?
只因今天——
就是锦绣乡向黄山镇14个乡镇,打款的黄道吉日!
所谓打款,就是李南征当初对颜子画承诺,每个月都会给这28人各自单位,打两千块的“租赁费”。
他们的原单位收不到这笔钱,但他们还在锦绣乡,哼哧哼哧的干工作。
这说明了什么?
只能说明,他们都背叛了原单位。
至于他们的原单位会不会愤怒,卡住他们的工作档案,隋唐一点都不担心。
如果他连给杨秀明等人,解除后顾之忧的本事都没有,干脆回家躺平了照顾他家小泼妇拉倒。
杨秀明等人也坚信,隋唐能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这才敢下定决心,亲手斩断回原单位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