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
眼下的国内特效行业还很稚嫩,大多只能跟在老外团队屁股后头喝汤。从实力上说,现在相比好莱坞,国内这些公司的技术确实还有些拿不出手。但相比棒子国已经差别不大了。
可市场依旧倾向依旧是向着老外。
不全是实力问题。
就这么说吧,一部号称请来‘好莱坞团队’打造后期的电影,幕后可能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国产公司在那儿出力——有的是片方直接雇,但更多的是人老外又分包回来的,就和日产智能马桶盖一样。
这种冤枉钱陈燔不想花。
可他前世是暖通工程师,不是软件工程师,技术方面他也不在行,于是只能选择砸钱,以及卖卖自己的名气,希望能帮着人早点成长。
他还记得当初第一次见到三爷的时候,又是文化输出又是电影工业体系的。现在想来,多少有些尴尬。
文化输出那本质上还得看国力,陈燔这级别的影视工作者能做到的也就是尽量不给国家抹黑,说具体点就是别盯着农村那点让西方人看着觉得猎奇的破事儿。
至于电影工业。。。。。。
电影工业压根就不是工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什么是工业体系啊?
那是能让铁矿石变成螺丝钉,再安装到一个庞杂的机器上的完整流程。
那么好了,电影的铁矿石是什么?
是演员?是导演?还是编剧?
他们只是矿工、钳工、以及安装工人。
是剧本?是创意?是思想内核?
那是化学公式、机械图纸和产品方案。
这两者压根不是一回儿事儿。电影工业,准确的说应该是电影工业化——比如管理方法、生产模式、以及各种科技产品之类的,然后形成类似的上下游产业组合,仅此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要实现这一过程,最根本的,还是开拓市场,用足够多的钞票来吸引别的行业入场。
为啥好莱坞能玩特效能领先侪辈?除了先发优势外,人家的市场够大,利润够高,平亿近人呗!
如果还有别人能玩得转,那也就是中国了——以2016年为例,北美的整体票房是113亿美元不到;而这年国内的整体票房是多少呢?
答案是457亿人民币。
差距明显,但在体量并没有拉开。
所以,老美行,老中怎么不行?
摸着鹰酱过河,这本来就是咱兔子家的老传统,而且,这是陈燔可以出点力的地方。起码,自家的小作坊,可以尽可能的铺开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