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学宫祭酒王绾都给看懵了,因为按理来说是不允许官员在家乡县为官的,直到王绾请示大王后才同意了他的结果。
他大概想得到原因。
大王估计是想通过他来看下这一批学子的成色,看他们会不会坚守自身的正直,毕竟在人情社会的中原,在家乡为官要面临的破事可太多了。
袁汾心里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一个平民出身的学子,能在当年成为第一批考入学宫的孩子逆天改命,能踏入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仕途,如今还隐隐入了大王的眼。
忧的是,面对这种挑战,他心里没什么底。
学宫里的信息流通是极其发达的,几乎除了大王和国师刻意隐瞒的消息外,其他政事在学宫里几乎都有流传、真不真就不知道了。
所以他知道,大王和国师,他们与那些传统贵族的战争有多重要,可以说是会决定未来百年秦国的发展之路。
大王和国师赢了,则百姓阶层崛起,秦国彻底转变方向将精力投入民生,贵族则从土地和世袭官位为基础、变成以功绩政绩为基础,一切利于国家发展。
如果是那些传统贵族赢了,则兴许用不了多少年,秦国会再次变成以前那样,贵族世袭官位只顾着捞钱和压榨,留一丁点残羹剩饭给少数幸运儿,其他人依旧看不见光。
从心而论,他是希望大王和国师赢的。
而且他认为大王他们赢面很大。
只要自己这些学宫学子不拖他们后腿,以后优势会越来越大;但也正因为他们这些人很关键,他才对自己的处境没什么信心。
带着忧虑回到了家,爹娘和弟弟已经在家中准备晚饭了。
家里以前连吃饱都困难,可自从他入了学宫,家里不仅富裕起来了,连田地都多了起来。
要不是去年他回家强行让父母拒绝了商人们的赠与、退还了乡亲们挂靠田地躲税的土地,如今他家估计还能更有钱。
为此,爹娘受不了村中乡亲们的冷眼,搬入了城中。
现在看起来,家中已经从一日两餐发展到一日三餐了,据说是要向那些大户人家靠齐。
他就不明白了,大户人家有那底气和财力,我们家哪来的底气?
“汾儿,来,我们爷俩喝两杯。”
看到老爹拿出来了一瓶酒,虽然是价格最低的那种酒,却是以往家里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我不喝。”
“那你也先坐下,我给你说点事。”
他有些疑惑,但还是坐下了。
“你还记得你那个叫王意的远亲妹妹吗?”
袁汾沉默了一下:“三年前来过一次我家,然后把我第一年得到的奖状给弄湿了的那个?”
老爹脸色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