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地。
大同煤矿。
没有人知道国师为什么会亲自给这个煤矿提名‘大同煤矿’,明明最近的城池叫平城。
但由于是国师亲自提名,也没有人反对就是了。
而煤矿开了三个多月了,煤炭产量却并没有达到让秦国上下激动的程度。
原因很简单,缺人。
煤矿刚开采的时候,死亡率可是很高的。
而国师似乎不愿意让百姓用命来加快煤矿的开采,所以受限于每一批拉到这里来的奴隶人数,煤矿开采进度也并不怎么快。
负责大同煤矿的平城官吏们知道原因,国师对他们说过:反正煤炭在那又跑不掉,秦国国内的煤矿半年内还是不会出现短缺的,没必要为此让代地失了人心。
可他们知道,百姓不知道啊!
一开始,想来煤矿做事的百姓发现工作岗位很少后,还曾经向朝廷抱怨过。
只是当官吏们解释,这是国师宁可拖慢国家发展速度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后,就再也没有百姓出来说什么了——其实没有拖慢一说,只是宣传需要。
于是在代地,百姓们掀起另一股浪潮:对东胡开战,抓一些奴隶回来。
这可把代郡和雁门郡的官员愁死了!
他们属于高级官员,可是知道秦国暂时没有对东胡开战的想法的,然而代地民心又不可不顾……
他们只能一边加大各地的工程投入,一边安抚百姓秦国内会有奴隶调过来的,煤矿的进度会越来越快。
然后,他们一个劲的给廷会写报告,申请多调一些奴隶来——哪怕他们知道这没什么用,因为秦国内各地几乎都奴隶短缺。
但别说,最近廷会还真的给他们回信了,说是最近会有许多奴隶陆续送来。
今日,新一批奴隶到了。
一千多脚指头被砍断一根的奴隶被一支秦军押送了过来,随后经过短暂的检查,立刻投入到了大同煤矿的建设当中。
“这批奴隶,是从上郡调过来的?”
“对,之后上郡的奴隶全部调到你们这来。”
“上郡居然同意?”平城的官员很是意外,要是没足够的奴隶去消耗,那当地官员要么政绩不合格,要么因为平民死亡过多而被处罚,搞不好不仅要丢帽子还要丢命。
“哦,内史地区的奴隶调给上郡了。”
“那……”
“听说是楚国南边有蛮人造反,当地驻军抓了许多,然后国内一郡一郡的往你们这里调。”负责押送的军官想了想:“我听军中传言说,这次造反的蛮人很多,估计短时间你们不缺人手了。”
“造反?那帮蛮人怎么了?”
“自治区那里在搞宣传,把一些当年楚国开拓那里的人当成我华夏族开拓土地的英雄,然后一些蛮子不干了,认为这是在侮辱他们的祖先。”军官很是不屑:“要不是那些英雄仁慈,没灭了他们的祖先,都没他们今天造反的事,他们还敢反对?”
官员不说话了,毕竟这是好事啊!
“局长!”
身后,一个小官快速跑来:“县令让你赶快制定新的招工计划,明日就发。”
“啥玩意?”这个局长顿时就懵逼了:“怎么这么急?奴隶今天才到呢!不是说让我安排好了再想办法增产吗?”
“百姓不干了!”小官苦着脸说道:“不知道为什么,百姓好像都知道了内地开始调人来我们这的事,一些百姓聚集在县衙门口,询问什么时候开始新招工。”
局长欲言又止。
以前,百姓对朝廷的徭役和征召避之不及,因为多半没好事。
但如今,取消徭役改工人发钱了,百姓居然上赶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