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场演练。
实际情况下,当那两个士兵通过破损的墙壁摔进去的那一刻,这场危机就结束了。
因为他们手中会带着火器进去,甚至还可能有炸药包。
“可如果这不是木质墙壁,而是水泥呢?”
一个同学问了句。
蒙恬看了他一眼:“你傻啊,那就把石头换成炸药包不就行了?”
众人看了看那个小型投石机,一时居然有些害怕。
可千万不要和蒙恬对上……
由于大楼也坏了,这科目的演练也就此结束。
其他学子接着进行其他的军事训练,而蒙恬则回宿舍收拾东西——他明天要去学宫进修了。
在其他学子眼中,他是军事学院第一天才。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之所以能领先其他人学完军事学院的所有课程,只不过是因为他有个当国师的军事老师。
虽然这个老师在许多时候不怎么正经,一些军事思想和理论也显得有些浮夸。
但不可否认,国师对他的许多教育才是他能在军事学院领先所有人的第一因素。
就比如这救人质的科目中,他信奉的道理也是国师教给他的“不要在乎过程”。
如果有劫匪劫持人质,衙役和当地官府都处理不了,需要他们这些军官带着士兵去处理了,那这事件性质,还能称做‘绑架’吗?
他至今还记得,国师问过他的一个类似问题。
“如果发生战争,秦军攻入了敌国的领土,前线吃紧,你奉命要去驰援,而此时你要经过一个敌人的城市,里面有许多敌人的武装分子还在负隅顽抗。”
“不理他们继续行军,你的部队可能会出现伤亡;而如果先对他们进行巷战清理他们,你又可能贻误战机,那你该怎么办?”
当时蒙恬想了许久,甚至想过分兵而动了。
结果国师只告诉了他一个答案:用炮弹和子弹洗地,在城市中开出一条安全的路来。
你多耽误一秒,你前线就可能死去一个战友。
而整座城市如果真的接纳秦军,百姓也不可能让那些反抗分子在城中给你们造成麻烦,只会给你们带路清剿。
如果真的拦在你们面前,那你是要顾忌一帮注定会阻拦你们的百姓的命,还是前线正在拼命的战友?
国师的回答给了他足够的震撼。
因为这个回答,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白起时代的秦国。
许多时候,不要在乎过程。
尤其是他这种身份。